送茶化士
建溪深與吉山鄰,勝氣潛通不在陳。但看吉山茶椀里,雪花時現建溪春。
五湖云水訪山家,不問親疏盡與茶。若省此茶來處者,出門風擺綠楊斜。
建溪深與吉山鄰,勝氣潛通不在陳。但看吉山茶椀里,雪花時現建溪春。
五湖云水訪山家,不問親疏盡與茶。若省此茶來處者,出門風擺綠楊斜。
建溪與吉山深處相鄰,靈秀之氣暗中相通無需陳說。只需看吉山的茶碗之中,茶沫如雪花常現建溪春色。云游五湖的化士拜訪山間人家,不論親疏皆以香茶相待。若能明了這茶的來處真諦,出門可見風吹綠楊輕輕搖曳。
建溪:福建建溪流域,宋代著名產茶區,以建茶(如北苑貢茶)聞名。
吉山:或指與建溪相鄰的產茶山地,具體所指待考。
勝氣:靈秀、祥瑞之氣。
茶椀(wǎn):即茶碗。椀,同“碗”。
雪花:茶沫,宋代點茶時擊拂茶湯產生的白色泡沫,形似雪花。
五湖云水:代指云游四方的僧人,“云水”為僧道云游的代稱。
化士:寺院中負責募化(化緣)的僧人。
省(xǐng):明白、領悟。
宋代茶文化興盛,建溪為貢茶核心產區,茶與禪關系密切(“茶禪一味”)。詩中“化士”指寺院募化僧人,送茶或為修行、結善緣之舉。推測此詩或作于僧人云游送茶時,借茶事抒發對禪理的感悟。
全詩以茶為線索,連接山水與人事,既寫建溪與吉山茶脈相通之妙,又述云游送茶的隨緣之境,最終以“風擺綠楊”收束,將茶事升華為對生活禪意的體悟,體現宋代茶詩“以茶喻道”的典型特色。
何處難忘酒,隆冬客異鄉。門前風凜凜,天外雪茫茫。候館人煙少,前途道路長。此時無一盞,安得解愁腸。
平江訪舊津,尋水亦尋人。濯浣溪多月,行歌夜不塵。芭蕉倩誰賞?蕨葉是躬掄。可奈今宵坐,倏忽已三更。
曲塘風急水橫流,百丈勞牽斗石尤。自古江湖分逆順,不應回首羨歸舟。
草塘晚汎亦佳哉,誰為貧謀獻鲙才。自入船來銀潑剌,且留客共月徘徊。不須溪友投竿線,徑與詩人上酒杯。著意出奇殊未也,柳邊又報瑞蓮開。柳邊又報瑞蓮開,持與南薰討論來。君子花寧兒女態,隱居人豈艷陽才。一經在昔曾雙薦,三世于今不異財。自有老天知我在,草塘晚汎亦佳哉。
冰澌初瀉未溶溶,一瓣香魂便肯從。抱樸違心依草木,懷春刻意化魚龍。托身唯有清涼水,采蜜曾無游冶蜂。幸得金鱗知秘意,雙雙隱入嫩芙蓉。蘭塘月色滿幽馨,冷浸鈞天萬點螢。荷葉有根連雪藕,楊花無蒂碎青萍。依依碧水同游鰈,脈脈銀河未度星。可奈消魂唯驟雨,浮沈浪里各伶俜。動蕩寒波兩處流,重因翡翠上枝頭。鯤魚化鳥莊生記,紈扇捐涼班女謳。水底無從溫好夢,花間何以解鰥愁。知心剩有枯荷在,雨打風吹各自羞。拚卻捐軀翡翠唇,欲吞還吐但逡巡。無端一鏡分天水,不許三生作比鄰。碧血熱中焚熱府,灰心冰底逭冰人。涂中曳尾成何計,苦待東風別樣春。
園卉賴培護,春來景如故。花蹊涼月間,欠汝蹣跚步。
城南城北見煙波,桃李陰陰芳草多。風雨殘春三月盡,教人無奈寂寥何。
長廊籍籍履聲中,邂逅歡迎得此公。會續千燈齊古佛,先拈一瓣供詩翁。
愛日曾經暖麝幃,今冬剩有霧霏微。失心亂卜明年事,和淚狂書昨日非。人濩落,夢依稀。誰知垂老更無薇。沉霾永把生機鎖,莫問青春歸不歸。
淮東父老望回旌,五馬南旋幾日程。山店雞聲和月落,曉村霜氣逼人行。海瀕地遠民風古,堂下公閑德政清。懸想到時春正好,閭閻隨處頌升平。
一葉扁舟覆短篷,釣絲輕飏柳花風。煙波不接云霄路,只恐非熊入夢中。
丹成神仙去,井冽寒泉食。甘美無比倫,華池咽玉液。
知己當今夕,何妨漏幾催。縱譚燈漸短,劇飲月初來。蕭索同官況,悲歌總賦才。西樓漫寥落,歸雁幾聲哀。
楚水吳山積雪殘,煙花東下秣陵看。清歌送酒不能醉,回首江楓一路寒。
憂時鐵石孤忠在,閱世風花老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