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安仁至豫章途中雜興十九首 其四
幾日舟行罷作詩,
直緣山水剩含輝。
今朝眼界荒涼甚,
卻遣毫端為解圍。
幾日舟行罷作詩,
直緣山水剩含輝。
今朝眼界荒涼甚,
卻遣毫端為解圍。
這幾日乘船出行,我停止了作詩,只因山水間還留存著光輝。今日眼前所見的景象十分荒涼,于是又讓筆端來為這荒涼解圍。
罷作詩:停止作詩。
直緣:只因為。
剩含輝:還留存著光輝。
毫端:筆端,指寫作。
解圍:原指解除困境,此處指通過作詩緩解荒涼帶來的感受。
此詩為南宋詩人趙蕃《自安仁至豫章途中雜興十九首》組詩的第四首,創作于詩人從安仁(今江西余江)到豫章(今南昌)的舟行旅途中。詩人一路觀察自然景物,因前幾日山水明麗未作詩,今日忽見荒涼之景,故重執筆墨以詩抒懷。
詩中記錄旅途行吟的真實體驗,通過'罷作詩'與'遣毫端'的行為轉折,展現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敏銳感知及以詩解懷的創作習慣,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動人。
同病相憐各惘然,齊盟一日孰先鞭。積薪愧我官仍拙,投杼悲君客更遷。醉向金門堪據地,狂來碣石浪談天。他年人泛秦淮月,遠憶江州夜泊船。
隔斷紅塵四杳然,堂開冰玉翠相連。秋波澄徹淵潛地,虛室光生寂靜天。鐵漢樓頭風瑟瑟,水晶簾外月娟娟。座中一個人如玉,打算梅花五百年。
閑門芳草不勝幽。一雨一番愁。篆煙風裊縈銀漏。容歸燕、半上簾鉤。喚醒午窗殘夢,鶯聲楊柳梢頭。天涯人遠會無由。空倚夕陽樓。江山滿眼還依舊。如麻事、付水東流。空想六橋陳跡,何時載酒重游。
駟牡不遑王事盬,野人歸去白云閒。人心萬古同此理,城外青山即峴山。
我在中州君在吳,幾年寥落雁書無。每思謝氏登山屐,長憶黃公賣酒壚。忽共青燈談肺腑,細看白雪點頭顱。英雄不減當時壯,耿耿秋空劍氣孤。
平生未見嵇中散,野鶴軒昂識季昆。江表今無耆舊在,中郎尚有典刑存。螺川汗炙書千卷,玉澗船歸酒一樽。獨羨冰清蕭處士,通家能入李膺門。
捧檄趍朝鬢已蒼,儒官南去入沅湘。薊門祖帳逢朝雨,漢口征帆度夕陽。秋入楚山黃葉落,風生魯泮碧芹香。宦情莫厭寒氈薄,老去清閒興味長。
訪舊攜軒從,山行一徑斜。春風多柳絮,夜雨長蒲芽。草滿王孫路,云深處士家。憐君頭白盡,潦倒臥煙霞。
別來幾度菊花黃,三徑至今渾未荒。再見不無存沒感,登高更忍作重陽。
張公論事力回天,明日延英席自前。秦甸江西勞馬策,此回不計地流錢。
閑來黃寺聚,循例話雕蟲。問卜緣難測,居庸道不窮。茶禪參宋種,詩韻契唐風。座上無賓主,澹然清氣通。
握蘭春日好,冉冉忽三秋。苦作燕山別,言從洛浦游。奎光明客旆,云影拂仙舟。去去誰同調,思君鳳閣頭。
叢菊疏疏著短籬,重陽前后始盈枝。托根占得中央色,不比凡花兒女姿。
西北多靈蘊,圓珠獨獻奇。青蔥滿地繡,錯落一天機。明月光猶動,春風色更姿。□□□二美,時可應昌期。
無家可耐異鄉何,怪底愁邊萬感多。今夜雨昏山月暗,淚痕元不減金波。晚風一再花狼籍,春去匆匆不可尋。蜂蝶亦如人意薄,便無消息到墻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