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四首 其二
祖翁卓卓犖犖,兒孫齷齷齪齪。
有處藏頭,沒處露角。
借問衲僧,如何摸索。
祖翁卓卓犖犖,兒孫齷齷齪齪。
有處藏頭,沒處露角。
借問衲僧,如何摸索。
祖師們卓越出眾,后輩們卻平庸猥瑣。有地方藏頭,沒地方露角。請問修行的僧人,該如何去摸索?
卓卓犖犖(zhuó zhuó luò luò):卓越出眾,形容才能或品行突出。
齷齷齪齪(wò wò chuò chuò):指平庸猥瑣、不光明磊落,此處指后輩修行懈怠、不得要領。
衲僧:穿著衲衣的僧人,代指修行者。
摸索:探索、探究,此處指領悟佛法真意。
此偈為禪宗示法之作,或作于禪門后輩修行漸趨形式化、不得祖師真意之時。作者通過對比祖先后輩的修行狀態,旨在警醒修行者需擺脫猥瑣拘泥,復歸祖師般的卓越悟境。
全詩以簡白語言對比祖先后輩修行狀態,直指后輩修行之弊,以設問引發思考,體現禪宗“當下覺悟”的核心,是禪宗語錄中“呵佛罵祖”“直指人心”風格的典型體現。
白馬嘶風何處還,鞭梢拂地看南山。
珠簾卷盡不回首,
知君舊隱嵩云下,巖桂從今幾更攀。
蘭若云深處,前年客重過。
巖空秋色動,水闊夕陽多。
早負江湖志,今如鬢發何。
唯思閑勝我,釣艇在煙波。
萬水東流去不回,先生獨自負仙才。
蕊宮橫浪海邊別,春風正好分瓊液,乞取當時白玉杯。
佐幕才多始拜侯,一門清貴動神州。
霜蹄曉駐秦云斷,
大馮罷相吟詩地,莫惜頻登白雪樓。
淥沼春光后,青青草色濃。
綺羅驚翡翠,暗粉妒芙蓉。
云遍窗前見,荷翻鏡里逢。
將心托流水,終日渺無從。
提筐紅葉下,度日采蘼蕪。
掬翠香盈袖,看花憶故夫。
葉齊誰復見,風暖恨偏孤。
一被春光累,容顏與昔殊。
妙盡戎機佐上臺,
少年清苦自霜臺。
馬嘶深竹閑宜貴,
名高漸少翻飛伴,
幾度煙霄獨去來。
早年曾謁富民侯,
今日難甘失鵠羞。
新諾似山無力負,
功德萬重知不惜,
一言拋得百生愁。
松竹閑游道路身,衣襟落盡往來塵。
山連謝宅余霞在,
安知不及屠沽者,曾對青萍淚滿巾。
家有青山近玉京,風流柱史早知名。
園林手植自含綠,
相逢一宿最高寺,夜夜翠微泉落聲。
松下有琴閑未收,
一燈高為石叢留。
詩情似到山家夜,
因君撫掌問時俗,
紫閣堆簷不舉頭。
竹外池塘煙雨收,送春無伴亦遲留。
秦城馬上半年客,杏園花落游人盡,獨為圭峰一舉頭。
多少鄉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開。
新霜何處雁初下,
侯門無路提攜爾,虛共扁舟萬里來。
靖節何須彭澤逢,菊洲松島水悠溶。
行人自折門前柳,軒車過盡無公事,枕上一聲長樂鐘。
風雪晴來歲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
月當軒色湖平后,
三間茅屋東溪上,歸去生涯竹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