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顧玄緯見寄
早買山田四十雙,扁舟歸去老江鄉。
談禪有客期蘭若,看竹何人問草堂。
世許谷云工筆札,自羞轅固少文章。
一軺欲訪延陵子,天末題書報雁行。
早買山田四十雙,扁舟歸去老江鄉。
談禪有客期蘭若,看竹何人問草堂。
世許谷云工筆札,自羞轅固少文章。
一軺欲訪延陵子,天末題書報雁行。
早年已買下四十雙山田,乘扁舟歸鄉終老江村。有客相約在寺廟談禪,卻無人來草堂看竹。世人稱贊谷云擅長書法,自己慚愧如轅固缺乏文采。想乘輕車拜訪延陵子(顧玄緯),遠方寄來書信告知兄弟音訊。
次韻:和詩時依照原詩的韻腳和順序。
蘭若:梵語“阿蘭若”的簡稱,指寺廟。
谷云:或指擅長書法之人;筆札:指書法、書信。
轅固:西漢經學家,此處作者自謙才學不足。
延陵子:借指春秋吳公子季札,此處代指顧玄緯。
雁行:比喻兄弟,此處指友人之間的情誼。
此詩為作者對友人顧玄緯寄詩的次韻酬答。當是二人交游期間,顧玄緯先有詩相寄,作者借此詩回應,表達歸老田園的生活志趣及對友人的掛懷。
詩中以歸鄉田園為核心,結合談禪、看竹等雅事,展現隱逸之趣;借“谷云”“轅固”等典故,既贊友人又自謙;末句“天末題書”點明對友人的回應,情感真摯,結構圓融。
萬里煙塵合,秦吳遂渺然。
無人來上國,灑淚向新年。
世故看風葉,生涯寄海田。
屠蘇聊一醉,猶賴主人賢。
龍沙重九會,千騎駐旌旗。
水木秋光凈,絲桐雅奏遲。
煙蕪斂暝色,霜菊發寒姿。
今日從公醉,全勝落帽時。
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
人遠禽魚凈,山深水木寒。
嘯起青蘋末,吟矚白云端。
即事遂幽賞,何心掛儒冠。
古樹夕陽盡,
空江暮靄收。
寂寞扣船坐,
獨生千里愁。
細柳肅軍令,條侯信殊倫。
棘門乃兒戲,從古多其人。
神武今不殺,介夫如搢紳。
息駕幸茲地,懷哉悚精神。
客程殊未極,艤棹泊回塘。
水宿知寒早,愁眠覺夜長。
遠鐘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此夕相思意,搖搖不暫忘。
呂叟年八十,皤然持釣鉤。
意在靜天下,豈唯食營丘。
師臣有家法,小白猶尊周。
日暮駐征策,愛茲清渭流。
絕頂聳蒼翠,清湍石磷磷。先生晦其中,天子不得臣。
心靈棲顥氣,纓冕猶緇塵。不樂禁中臥,卻歸江上春。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焉用佐天子,特此報故人。
人知大賢心,不獨私其身。弛張有深致,耕釣陶天真。
奈何清風后,擾擾論屈伸。交情同市道,利欲相紛綸。
我行訪遺臺,仰古懷逸民。矰繳鴻鵠遠,雪霜松桂新。
江流去不窮,山色凌秋旻。人世自今古,清輝照無垠。
清晨策羸車,嘲唽聞村雞。
行將騎吏親,日與情愛暌。
東風變林樾,南畝事耕犁。
青菰冒白水,方塘接廣畦。
雜英被長阪,野草蔓幽蹊。
瀉鹵成沃壤,枯株發柔荑。
芳樹鶯命雛,深林麏引麑。
杳杳途未極,團團日已西。
哲士務纓弁,鄙夫戀蓬藜。
終當稅塵駕,盥濯依春溪。
令節一陽新,西垣宿近臣。
曉光連鳳沼,殘漏近雞人。
白雪飛成曲,黃鐘律應均。
層霄翔迅羽,廣陌駐歸輪。
清切晨趨貴,恩華夜直頻。
輟才時所重,分命秩皆真。
左掖期連茹,南宮愧積薪。
九年叨此地,回首倍相親。
又入亂峰去,遠程殊未歸。
煙蘿迷客路,山果落征衣。
欹石臨清淺,晴云出翠微。
漁潭明夜泊,心憶謝玄暉。
返照滿寒流,輕舟任搖漾。
支頤見千里,煙景非一狀。
遠岫有無中,片帆風水上。
天清去鳥滅,浦迥寒沙漲。
樹晚疊秋嵐,江空翻宿浪。
胸中千萬慮,對此一清曠。
回首碧云深,佳人不可望。
窮年路岐客,西望思茫茫。
積水曾南渡,浮云失舊鄉。
海邊尋別墅,愁里見重陽。
草露荷衣冷,山風菊酒香。
獨謠看墜葉,遠目遍秋光。
更羨登攀處,煙花滿練塘。
簾外寒江千里色,
林中樽酒七人期。
寧知臘日龍沙會,
卻勝重陽落帽時。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