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顏使君修韻海》畢,東溪泛舟餞諸文士
諸侯崇魯學,羔雁日成群。
外史刊新韻,中郎定古文。
菁華兼百氏,縑素備三墳。
國語思開物,王言欲致君。
研精業已就,歡宴惜應分。
獨望西山去,將身寄白云。
諸侯崇魯學,羔雁日成群。
外史刊新韻,中郎定古文。
菁華兼百氏,縑素備三墳。
國語思開物,王言欲致君。
研精業已就,歡宴惜應分。
獨望西山去,將身寄白云。
諸侯們崇尚魯國的學術,前來學習的人如持羔雁禮物的賓客般每日成群。外史刊印新的韻書,中郎審定古代的文字。這部韻海匯集了百家精華,寫在縑素上完備如三墳之書。編纂它是希望能開啟智慧、明白事理,用王者的言論輔佐君主。精心研究的事業已經完成,歡宴之后可惜就要分別。我獨自望著西山離去,想要將自身寄托于白云之間。
崇魯學:尊崇魯國的學術,魯國是儒家文化發源地,這里指重視文化學術。
羔雁:古代用為卿、大夫的贄禮,這里指求學之人。
外史:古代官名,掌管著作簡冊等事。
中郎:官名,這里可能指審定文字的人。
菁華:精華。
縑素:供書寫用的細絹,這里指書籍。
三墳:傳說中我國最古的書籍。
開物:揭示萬物的道理。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可能顏使君組織學者編纂韻海,完成后舉行歡宴,詩人參與其中,在餞別諸文士時創作此詩,展現了當時當地重視文化學術的氛圍以及詩人自身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圍繞韻海編纂完成及餞別之事,突出當時學術活動的重要和繁榮。其特點是將敘事與抒情結合,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文化活動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旌幢戈戟滿郊原,飲馬長河水欲渾。風飏酒簾楊柳外,行人遙指是蘇村。
綠萼晴難吐,黃須凍易凝。莫教飛入掌,一點亦春冰。
今日是何日,風回酉水濱。云浮千里夢,花綻滿城春。把酒情方洽,論詩意更親。匆匆還惜別,暮靄正氳氤。
淝水秋寒,淮堤柳色,別來幾換年光。紫馬行遲,才生夢草池塘。便乘丹鳳天邊去,禁漏催、春殿稱觴。過松江,雪弄飛花,冰解鳴珰。芳洲酒社詞場。賦高臺陳跡,曾醉吳王。重上逋山,詩清月瘦昏黃。春風侍女衣篝畔,早鵲袍、已暖天香。到東園,應費新題,千樹苔蒼。
曲曲屏山夢不溫,幾回軟語憶溫存。小窗添得黛眉痕。十斛明珠啼粉淚,一春愁緒綰花魂。倚欄人去悵黃昏。
拾遺流落錦官城,故人作尹眼為青。碧雞坊西結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纓。故衣未補新衣綻,空蟠胸中書萬卷。探道欲度羲皇前,論詩未覺國風遠。干戈崢嶸暗宇縣,杜陵韋曲無雞犬。老妻稚子且眼前,弟妹飄零不相見。此公樂易真可人,園翁溪友肯卜鄰。鄰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魚鳥來相親。浣花酒船散車騎,野墻無主看桃李。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驢馱醉起。愿聞解鞍脫兜鍪,老儒不用千戶侯。中原未得平安報,醉里眉攢萬國愁。生綃鋪墻粉墨落,平生忠義今寂寞。兒呼不蘇驢失腳,猶恐醒來有新作。常使詩人拜畫圖,煎膠續弦千古無。
誰將霜雪節,剪伐結此亭。更須千萬個,四面看青青。
季秋弦望后,輕寒朝夕殊。商人泣紈扇,客子夢羅襦。憂來自難遣,況復阻川隅。日暮愁陰合,繞樹噪寒烏。濛漠江煙上,蒼茫沙嶼蕪。解纜辭東越,接軸騖西徂。懸帆似馳驥,飛棹若驚鳧。言歸游俠窟,方從冠蓋衢。
行行采藥此山中,偶款禪扉問遠公。竹院倚天開石壁,花臺飛雨落晴空。云歸寶樹千巖白,日射龍宮半榻紅。不是攢眉來結社,隨緣一到虎溪東。
昔有蹈海言,茲意惜未踐。躑躅孟門道,一官豈待免。憂來日苦短,數往情屢緬。春至不自知,稍聞鳥聲善。市窮中林出,境邇意乃遠。挾冊水竹間,悠然忘其返。顧景忽自哂,吾何待吾淺。
旅館蕭條歲事闌,獨憑杯酒強為歡。家林閑舍三年別,客路梅花幾度看。春意又從今夕暖,宦情還似舊時寒。催人光景如流水,莫遣秋霜點鬢端。
鴻雁分飛忽十年,夢回池草益凄然。蕨薇春好先投紱,苜蓿秋深尚擁氈。望重定銜楊震雀,才雄期著祖生鞭。沽錢莫問今多少,永夜相思各一天。
月明吹笛武陵川,馬上行人望跕鳶。莫怕炎洲饒毒癘,一冬飛雪似胡天。
恭承嘉命簡時髦,水國聯翩宮錦袍。并系豢龍劉累氏,同為相馬九方皋。三山劍色雙牛斗,六代詞華一羽毛。識得挽回淳古意,不妨疏越為君操。
芳菲已滿目,洲渚復含情。別路千程始,離愁百念生。簡書催遠去,行役憚孤征。為問辭家屢,勞勞何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