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恕堂中丞聽禪圖
粵秀峰頭妖霧橫,先生到日欃槍平。西子湖頭秋月皎,先生去后烽煙擾。
一去一來何因緣,是有妙法非言詮。心慈合造人間福,量大能超劫外天。
天臺一萬八千丈,飛仙往往凌風上。忽從古德證三生,俯瞰塵寰空萬象。
魚山梵唄幾由旬,白足歷見宰官身。手持龍節敷靈雨,活物豈數恒沙塵。
修羅不藝青蓮火,小歇津梁參佛果。根芽悟徹去來今,丹青妙寫人天我。
我昔問絹之江涯,石梁曾訪赤城霞。披圖愿附聽經座,笑摘靈山一瓣花。
粵秀峰頭妖霧橫,先生到日欃槍平。西子湖頭秋月皎,先生去后烽煙擾。
一去一來何因緣,是有妙法非言詮。心慈合造人間福,量大能超劫外天。
天臺一萬八千丈,飛仙往往凌風上。忽從古德證三生,俯瞰塵寰空萬象。
魚山梵唄幾由旬,白足歷見宰官身。手持龍節敷靈雨,活物豈數恒沙塵。
修羅不藝青蓮火,小歇津梁參佛果。根芽悟徹去來今,丹青妙寫人天我。
我昔問絹之江涯,石梁曾訪赤城霞。披圖愿附聽經座,笑摘靈山一瓣花。
粵秀峰頭曾有妖霧橫生,先生到來后不祥之氣盡平。西子湖頭秋月皎潔,先生離去后烽煙又起。一去一來有何因緣?是因有妙法難以用言語盡述。心懷慈悲應造人間福祉,心胸寬廣能超越劫數之外。天臺一萬八千丈高,飛仙常凌風而上。忽然從高僧處證得三生,俯瞰塵世萬物皆空。魚山的梵唄聲傳得極遠,曾見僧人化為官員之身。手持龍節布施靈雨,救活性命不計其數。修羅不生青蓮之火,暫歇于津梁參拜佛果。悟徹時間的去來今,丹青妙筆繪出人間與佛界。我昔日在之江岸邊問尋,曾到石梁探訪赤城云霞。展圖愿附聽經之座,笑摘靈山上的一瓣佛花。
欃槍(chán qiāng):彗星別名,古代視為兵災兇兆。
劫外天:佛教術語,指超越“劫”(宇宙成毀周期)的永恒境界。
梵唄(fàn bài):佛教徒念經的聲音,有韻律的贊頌。
龍節:古代使臣符節,此處借指胡中丞的官職或權威。
修羅:佛教天龍八部之一,好斗的惡神。
青蓮火:喻佛法清凈無染之火。
津梁:橋梁,比喻引導人入佛道的途徑。
赤城霞:赤城山(在浙江天臺)的云霞,常代指仙境。
靈山:佛教圣地靈鷲山,傳為佛陀說法處。
此詩為清代題畫詩,對象是胡恕堂中丞的“聽禪圖”。胡中丞或為地方要員,詩中提及粵秀峰(廣州)、西子湖(杭州),可能關聯其任職經歷。創作時結合其治世功績與參禪雅好,通過題畫表達對其儒釋兼修品格的贊頌。
全詩以“聽禪圖”為核心,前半述胡中丞平亂安民的政績,后半贊其參禪悟理的境界,將治世之功與佛道之悟結合,突出其德能兼備。語言莊重,意象宏闊,是清代題畫詩中融合現實與宗教的典型之作。
白狼河北捷書聞,獵火千山上屬云。幕府鐃歌知自草,祗無王粲和從軍。
楓老桐凋感不禁,天涯消息尚浮沉。經年竹笠形慚穢,往事琵琶恨比深。詩酒工愁原定例,琴書慣冷況秋陰。故園萸菊關心甚,翹首云鴻盼好音。
長天帶遠景,絕島含秋意。橋響客時過,竹深門獨閉。蒼煙迥蕭瑟,落日生迢遞。回首大江西,故山何處是。
晚上危亭避郁蒸,風生兩腋覺身輕。更籌只是催歸去,不到城頭月未生。
為嗟玉樹埋黃土,見畫題詩即斷魂。健筆清真如宿昔,滿林煙月對黃昏。
犖犖堪誰道,軒渠為爾吟。一年愁去路,千里獨歸心。世故逢人淺,肝腸與病深。且將形影息,高臥錦江岑。
政劇理常簡,公馀宜詠歌。移床避階草,和月盼庭柯。露下緣秋重,螢飛向夕多。銅池涼可掬,蕭爽動蒲荷。
夢隨明月下秋旻,斂翅凝眸若有神。偶到洞天經赤壁,舟中逢著姓蘇人。
中宵猶酷熱,初伏未秋風。汲井分寒水,休燈散羽蟲。宦情深自損,肺氣更相攻。象魏天蕭爽,衣冠日會同。
生生死死,底事芳魂呼不起。細雨霏微,花落休教怨子規。香留臺榭,環佩空聞歸昨夜。意自低回,誰是當年柳夢梅。
荒煙散不收,殘山帶遙碧。林鴉晚依依,草雉時嗝嗝。斜光明不定,居人掩荊柵。朅來喜盍簪,林下語幽賾。厓屋燈火青,野蕨旋新摘。豈無伏虎禪,亦有飛鳧客。愛此小昆丘,人世白云隔。愿當抱奇幽,烱言永終夕。
瘴云消盡日銜山,風動疏簾眼界寬。試著胡床臨水坐,要看金塔涌澄瀾。
藉甚聞名久,惠然從我游。敢云國士遇,每向古人求。一第娛親爾,高懷可意不。咸韶亂蛙吹,期子繼蘇歐。陰崖隕天末,朝日上團團。稍覺岷峨近,絕知湖海寬。舜門元自辟,蜀道未應難。富貴風花耳,相看在歲寒。
吾家何在綠溪頭,水上樓臺竹下舟。記得看花二三月,滿塘紅蕊漲新流。
月夜三江靜,云霧四邊收。淤泥不通挽,寒浦劣容舟。回風折長草,輕冰斷細流。古村空列樹,荒戍久無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