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望江南 其一 戲寄葆生
風吹水,皺損綠羅裙。見說樓東梳洗懶,真珠須付寂寥人。莫遣翠眉顰。
金條脫,終始感郎恩。休說水晶如意事,一圭獺髓補無痕。重認掌中身。
風吹水,皺損綠羅裙。見說樓東梳洗懶,真珠須付寂寥人。莫遣翠眉顰。
金條脫,終始感郎恩。休說水晶如意事,一圭獺髓補無痕。重認掌中身。
風吹過水面,像揉皺了綠色的羅裙。聽說樓東的人連梳洗都懶怠,珍珠應當贈予孤獨寂寥之人。莫要讓那翠眉緊蹙。金手鐲啊,始終感念郎君的恩情。莫再提水晶如意的往事,一點獺髓藥膏便能修補得毫無痕跡。重新辨認那掌中輕盈的身影。
綠羅裙:此處以羅裙比喻水面波紋,風吹水動如裙皺。
真珠:即珍珠,代指珍貴之物。
翠眉顰:翠眉指女子青黑的眉毛,顰即皺眉,形容憂愁之態。
金條脫:金手鐲,古代女子常用首飾,象征情感信物。
獺髓:傳說水獺骨髓能去瘢痕,此處指修補之物。
掌中身:形容體態輕盈的女子,典出漢趙飛燕能作掌上舞。
此詞為‘戲寄葆生’之作,當為作者寄贈友人葆生的調侃或深情之辭。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無明確記載,推測為作者與葆生交游時,以閨怨、信物等日常細節為引,傳遞彼此間的深厚情誼。
全詞以細膩的生活場景與信物描寫為核心,上片寫對‘寂寥人’的關切,下片通過‘金條脫’‘獺髓’等意象深化情感,既含調侃之趣,又顯深情之重,語言婉約,情感真摯,展現了詞人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與情感表達的巧妙構思。
蛋雨閩風四十秋,潛蛟宮室蜃中樓。知君碧眼過犀燭,不學詞人記十洲。
路歧南北與東西,佇立遲遲惜解攜。忍向離亭折楊柳,晚花零落杜鵑啼。
壽筵柏酒注紅螺,大婦調絲小婦歌。亦有左家嬌女在,圍爐人比去年多。
春江江水連江陌,月照行舟送行客。蜀僧彈我綠綺琴,能使一聲江水白。一弦韽韽遲流云,再弦低似曲中君。復有六弦七弦遍,冷冷萬象散幽沉。忽續忽斷聲離澌,樅樅楚楚紛橫披。錯落千珠滿客耳,前聽后聽回回喜。倏爾夜色失天河,空馀江水微微波。昨宵東院琵琶起,琵琶聲調那足比。自是心遠意象偏,客里靜盡聞如此。促舟幽人坐抱膝,聽之數起臥還立。移舟更傍水東頭,西洲將有蛟螭泣。
忙里偷閑還夜行,才登山麓問山名。喜逢天馬能驅策,去挽秦時百二城。燈火萬家歸眼底,麓山一角壓江頭。蒼茫景色增人感,欲伴閑雞宿橘洲。
胡天漢日月,宋代魯春秋。彤管當年筆,牙簽昔日樓。行廚原自富,腹笥更相謀。茅屋清鐙意,寧徒慰旅愁。
佳人巧笑值千金。當日偶情深。幾回飲散,燈殘香暖,好事盡鴛衾。如今萬水千山阻,魂杳杳、信沉沉。孤棹煙波,小樓風月,兩處一般心。
國色天香滿玉堂,一枝誰薦茜羅囊。知君惟采秋前實,擘得星苞仔細嘗。明珠數顆纈紅霞,不入開元帝子家。聞說阿嬌曾破笑,累累應作掌中誇。
南朝一片傷心雨。總被垂楊留住。水村山郭,紅橋倚遍,極目亂飄金縷。能有春情幾許。怕重來,撲天飛絮。當日別離無據。知他可憶長亭語。狂蹤約略,酒醒殘月,多在亂鶯啼處。添得倚風凝佇,念天涯、有人羈旅。
晚窗展卷,認裁金乳玉,周柳情思。攜向旂亭待付與,扇底小鬟偷記。引笛尋腔,挑燈讀艷,幾串珍珠字。兩三蝴蝶,隔花殘夢驚起。自嘆十載填詞,香愁翠語,耐孤吟滋味。白眼紅塵定笑我,年少清狂如此。石汀新緣,簫聯舊譜,幸結閑鷗契。相思飛度,魏塘一片煙水。
江北西風高,江南新酒熟。長笛吹梅花,月色滿營屋。得酒終日醉,都忘醒后愁。往來狂走馬,直過皖山頭。
何年羊化石,此日客為仙。舉袂煙霞護,傳杯羽翰翩。遙聞玄鶴度,疑是絳霄傳。池飲白蓮水,人藏洞里天。
仙都石筍似天成,鳧水松龍是弟兄。走遍游人與行客,未知誰可寄深情。
憑欄日日望歸騶,書來又報瀟湘游。卷書默坐淚自雨,彈向花上花替愁。想郎快意揚州鶴,風光何地非行樂。妾腸寸斷郎豈知,獨步苔階空聽鵲。風濾碧紗夜窗深,弄針燈下無心情。蜀羅一段茸五色,看定鴛鴦繡不成。妾貌留春春要去,妝鏡孤鸞無力舞。轆轤咿啞殘夢驚,曉嘶似是郎馬聲。卷簾無人簾再下,遣童水東占打瓦。
鳥雀棲煙樹,牛羊下夕原。危峰疑阻路,曲徑又通村。雨意連山暗,蟲思徹夜喧。數程已不遠,十度月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