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 其十二
我聞章孝廉,羅源政不朽。
簿書終日煩,琴書尚在手。
去縣三年馀,清風今滿口。
里居自乘城,胡來通國走。
登陴者何人,一死誓所守!
端坐待兵加,臨鋒引頸受。
微軀許桑梓,吁嗟竟不負!
我聞章孝廉,羅源政不朽。
簿書終日煩,琴書尚在手。
去縣三年馀,清風今滿口。
里居自乘城,胡來通國走。
登陴者何人,一死誓所守!
端坐待兵加,臨鋒引頸受。
微軀許桑梓,吁嗟竟不負!
我聽聞章孝廉,在羅源縣的政績永垂不朽。每日被官府文書煩擾,卻仍手不釋卷保持雅趣。離任縣職三年多,清廉的口碑至今仍被百姓傳頌。居家時親自登城防守,胡人來犯時全城百姓奔逃。登上城堞堅守的是誰?他立誓以死守護家園!端坐在城上等待敵軍來犯,面對刀刃伸長脖頸從容就義。以微軀許諾守護家鄉,最終不負這誓言!
章孝廉:指姓章的孝廉(明清對舉人的雅稱),具體姓名未詳。
簿書:官府的文書、案卷。
乘城:登城防守。
陴(pí):城上的矮墻,亦稱女墻,此處代指城墻。
桑梓:代指家鄉,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樹、梓樹,故用為故鄉的代稱。
此詩為《哀江南》組詩之一,約作于明清易代之際。當時戰亂頻仍,詩人通過記錄地方義士事跡抒發家國之痛。章孝廉作為羅源地方官員,離任后仍以鄉紳身份守城殉難,其事跡契合詩人對‘忠義’的推崇,故以此詩紀念。
全詩以‘政不朽’起,以‘竟不負’結,緊扣章孝廉的‘政聲’與‘忠勇’,既贊其為官清廉,更頌其守土殉國的氣節,是亂世中對‘士’之精神的一曲悲歌,亦反映時人對忠義品格的強烈呼喚。
綠野晴開一徑寬,清尊攜客此盤桓。千枝的皪明秋序,萬朵娉婷立暮寒。露色總深陶令采,霜華誰問楚臣餐。西風拂面饒相笑,得似龍山座里看。
聞說神仙郭恕先,醉中狂筆勢瀾翻。百年寥落何人在,只有華亭李景元。
香篆煙銷夜已闌,硯池冰結漏聲寒。梅花懸影書窗上,應待詩人帶月看。
拗盡青青恨未消,春風一夜長新條。多情也似相欺得,愛惹釵頭翡翠翹。
群飛獨宿水中央,逐浪隨波羽半傷。莫去西湖花里睡,芰荷翻雨打鴛鴦。
水聲??山中路,林深不知林外雨。轉來澗深不可渡,沿流直過前山去。前山腳下溪路斜,隔江遙見山人家。
當年圖畫知何處。如今身向滄洲住。吾亦愛吾廬。蕓窗幾卷書。青山天際小。目送飛鴻杳。試問釣魚船。蘆花淺水邊。
生民之朔,衣皮而群。惟圣有作,被冒以文。禮樂以成,貴賤以分。欲報之德,金石諧均。
倉舒止用兒童計,亦自能知爾重輕。
堯違天孽賴詢謨,頓免洪波浸碧虛。海內生靈微伯禹,盡應隨浪化為魚。
潮頭未沒一痕沙,來處回看隔浪花。氣暖洞天巢蝙蝠,山貧夷戶賣龍蝦。燈前歸夢愁難熟,浦口遙峰認欲差。卻笑含情呂居士,偏將情感證無邪。
臥病經旬減帶圍,清樽忘卻故人期。莫嫌雪里閑氈帳,作事猶來未合時。
倒屣迎驄馬,焚香共草堂。情因樽酒洽,興逐野云長。子特來乘暇,吾翻得少忙。不緣重交誼,經月懶冠裳。
紅櫻零落杏花開,春物相催次第來。莫作林間獨醒客,任從花笑玉山頹。
十襲瑯函散紫氛,碧窗遙夜擁蘭芬。群編盡廢中郎篋,只字堪藏太史文。萬古江河誰白日,千秋閭巷有青云。玄亭肯著侯芭臥,不向名山乞典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