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菊隱陳知縣西庵有感
輕云卷雨過檐牙
楊柳池塘合亂蛙
四壁月華春夜永
一年風物此時嘉
詩當淡處工差退
心到平時語不誇
睡眼醒來人不見
杏花散影滿窗紗
輕云卷雨過檐牙
楊柳池塘合亂蛙
四壁月華春夜永
一年風物此時嘉
詩當淡處工差退
心到平時語不誇
睡眼醒來人不見
杏花散影滿窗紗
輕薄的云朵卷著雨絲掠過屋檐,楊柳掩映的池塘里群蛙齊鳴。月光灑遍四周墻壁,春夜顯得格外漫長,一年中美好的景物此時最為宜人。詩作若追求平淡,技巧反而稍顯不足;心境歸于平和,言語便不再浮夸。睡眼惺忪醒來不見他人身影,杏花的疏影已鋪滿窗紗。
檐牙:屋檐的邊緣,因形狀如牙齒而得名。
合亂蛙:群蛙齊鳴,聲音混雜。
月華:月光。
工差退:指作詩的技巧稍顯不足。
平時:平和、淡然的狀態。
散影:稀疏的影子,指杏花在窗紗上的投影。
此詩為酬和之作(‘和菊隱陳知縣’),當是作者與陳知縣在西庵共賞春夜景致時,因景生情而作。春日夜晚的靜謐氛圍與平和心境,觸發了詩人對生活與創作的感悟。
全詩以春夜景物為引,由外及內,從自然之美過渡到心境之悟,表達了對平淡生活的珍視。語言清淡,意境幽遠,體現了詩人超脫的審美追求與人生態度。
水流過海稀,爾去換春衣。
淚向檳榔盡,身隨鴻雁歸。
草思晴后發,花怨雨中飛。
想到金陵渚,酣歌對落暉。
君過湟中去,尋源未是賒。
經春逢白草,盡日度黃沙。
雙節行為伴,孤烽到似家。
和戎非用武,不學李輕車。
清政過前哲,香名達至尊。
明通漢家籍,重識府公恩。
春景生云物,風潮斂雪痕。
長吟策羸馬,青楚入關門。
騷人夸竹杖,贈我意何深。
萬點湘妃淚,三年賈誼心。
愿持終白首,誰道貴黃金。
他日歸愚谷,偏宜綠綺琴。
塞鴻歸欲盡,北客始辭春。
零桂雖逢竹,湘川少見人。
江花鋪淺水,山木暗殘春。
修刺轅門里,多憐爾為親。
風流與才思,俱似晉時人。
淮月歸心促,江花入興新。
云深滄海暮,柳暗白田春。
共道官猶小,憐君孝養親。
停車邀別乘,促軫奏胡笳。
若見楚山暮,因愁浙水賒。
河堤經淺草,村徑歷繁花。
更有堪悲處,梁城春日斜。
袖中多麗句,未遣世人聞。
醉夜眠江月,閑時逐海云。
荻花寒漫漫,鷗鳥暮群群。
若到長沙苑,漁家更待君。
主人馮軾貴,送客泛舟稀。
逼岸隨芳草,回橈背落暉。
映花雙節駐,臨水伯勞飛。
醉與群公狎,春塘露冕歸。
聞說湘川路,年年苦雨多。
猿啼巫峽雨,月照洞庭波。
窮海人還去,孤城雁共過。
青山不可極,來往自蹉跎。
南登秦嶺頭,回望始堪愁。
漢闕青門遠,高山藍水流。
三湘遷客去,九陌故人游。
從此辭鄉淚,雙垂不復收。
憐爾因同舍,看書似外家。
出關逢落葉,傍水見寒花。
送遠添秋思,將衰戀歲華。
清淮倍相憶,回首莫令賒。
欲究先儒教,還過支遁居。
山階閑聽法,竹徑獨看書。
向日荷新卷,迎秋柳半疏。
風流有佳句,不似帶經鋤。
惆悵重陽日,空山野菊新。
蒹葭百戰地,江海十年人。
嘆老堪衰柳,傷秋對白蘋。
孤樓聞夕磬,塘路向城闉。
惆悵遙江路,蕭條落日過。
蟬鳴獨樹急,鴉向古城多。
轉曲隨青嶂,因高見白波。
潘生秋徑草,嚴子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