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庵
絕頂構茅庵,
禪心一鏡參。
片云留野鶴,
明月印秋潭。
室小生虛白,
江空曳蔚藍。
此中誰遁跡,
孤磬下危嵐。
絕頂構茅庵,
禪心一鏡參。
片云留野鶴,
明月印秋潭。
室小生虛白,
江空曳蔚藍。
此中誰遁跡,
孤磬下危嵐。
在高山絕頂處修建了一座茅草庵堂,禪修之心如同明鏡般澄澈參悟。片云繚繞似要留住山間野鶴,明月清輝倒映在秋日的潭水中。庵室雖小卻透出虛靜的白光,江面空闊拖曳著蔚藍的波光。這清幽之地是誰在此隱居?孤磬聲從高險的山嵐中悠悠傳來。
絕頂:山的最高處。
茅庵:用茅草蓋的庵堂,指僧人居住的簡陋佛舍。
禪心:佛教徒清寂寧靜的心境。
參:參悟、領悟。
虛白:出自《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指內心純凈空明的狀態。
曳(yè):拖、拉,此處形容江面蔚藍延伸的樣子。
遁跡:隱藏蹤跡,指隱居。
孤磬(qìng):單獨的磬聲,磬是佛教法器,敲擊發聲用于法事。
危嵐(lán):高險山間的霧氣。
此詩或為詩人游覽山寺時所作,通過描繪山頂茅庵的禪境,反映其對禪修生活的觀察與體悟,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無明確記載,當為古代文人寄情山水、追尋禪意之作。
全詩以“茅庵”為中心,從環境、氛圍到聲響層層鋪展,勾勒出禪意盎然的山居圖景,語言簡練而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超然物外生活的贊美。
蛺蝶尋花經竹過,蜘蛛結網趁絲行。檐前翻翼頻來燕,葉底窺人欲去鶯。
雨過涂成潦,風來樹變秋。蔣山高處亂云浮。待掃浮云西北望神州。勛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愁心如海不能收。卻怪南朝天子總無愁。
萬里浮云捲碧天,年年此夜十分圓。令人轉憶寒山子,說似吾心恰宛然。
邊頭傳吉語,井絡報平安。今歲端辰別,慈顏一笑歡。
戶外猶懸艾葉,筵前深映榴花。端陽過了數年華。節物居然增價。新我原非故我,有涯任逐無涯。人生行樂底須賒。好自心情多暇。腦后盡多閑事,眼中頗有佳花。飯馀一盞雨前茶。敵得瓊漿無價。午睡一時半晌,客談百種千家。興來執筆且涂鴉。遣此炎炎長夏。眼底憑誰檢點,案頭費甚工夫。天然風月見真吾。漫道孔顏樂處。拄笏看山也得,乘桴浮海能無。人生何處不相娛。隨分行行且住。
深院回廊春日長,晴絲冉冉暖浮光。五株恰似陶彭澤,滿縣愧爾潘河陽。
眼里不著沙,耳里不著水。堪笑老俱胝,無端豎一指。
雙人翠艾垂朱戶,三角瓊糜護箬衣。聞道內家行樂秘,先將節物奉重闈。
無賴春物惱人愁,百年心事信沈浮。何時買得會稽宅,蠟屐自作烏衣游。
舍北湖山千疊翠,街南溪水一篙深。黃鸝也似快晴日,楊柳陰中訴好音。
大智圓明,體無向背。凝然湛寂,彌滿太虛。覆蓋乾坤,常光獨露。削蹤滅跡,離相絕名。
秦樓中、有個人人。看妝態、百般新。徹夜清歌燒畫燭,恣歡娛、未負芳春。回風舞罷,驚鴻體段,飛燕精神。乍分離、便惜腰圍漸減,眉黛長顰。潮通巫峽,波冷錢塘,雙魚猶寄殷勤。忽訝珠沈并玉碎,繡幃空、鏡匣塵昏。歸來萬里,愁經曲巷,慵叩朱門。似東坡、瘴海生還,恁時重憶朝云。
青女飛霜頗耐寒。素娥攬鏡怯衣單。林間風動葉聲乾。云鶴去來三萬里,梅花開落一千年。海波引起與同看。天北天南任轉蓬。一生心事屬冥鴻。詞人老去酒樽空。舊恨暗于殘月色,新詞艷作好花叢。幾時花月又春風。
正月一日思悠哉,水邊盡日意遲回。豈無俗人一杯酒,不作區區城里來。
清禁傳呼近,紅云擁紫皇。菖花浮九醞,請祝壽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