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老母
吾母八旬外,
其如游子情。
正宜憐短日,
猶自戀浮名。
馬為看云駐,
詩因陟屺成。
誰云須祿養,
江海有袁閎。
吾母八旬外,
其如游子情。
正宜憐短日,
猶自戀浮名。
馬為看云駐,
詩因陟屺成。
誰云須祿養,
江海有袁閎。
我的母親已八十多歲,這讓游子的我如何不掛懷?本應珍惜與母親相處的短暫時光,卻還在迷戀虛浮的名聲。馬兒因觀云而駐足,這首詩因登高思母而寫成。誰說一定要用俸祿奉養?像袁閎那樣隱于江海也是盡孝。
八旬外:八十歲以上,一旬為十年。
陟屺(zhì qǐ):出自《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后指思念母親。
袁閎(hóng):東漢隱士,字夏甫,隱居不仕,以奉養母親為志。
浮名:虛浮的功名。
祿養:用俸祿奉養長輩。
此詩應為作者在外漂泊或任職期間所作,時母親已年逾八旬,作者因未能常伴左右,感于親情與功名的矛盾,借詩抒發思念與反思。
詩以“憶母”為核心,通過日常場景與典故的結合,既展現游子思親的普遍情感,又跳出“祿養”的世俗觀念,提出精神陪伴的孝道內涵,情感真摯,立意深刻。
四明山水饒靈粹,唐有希韓夐出倫。又見賢侯光乃祖,暫還仁里庇斯民。
酒酣耳熱臉生紅,劇辯高談四座空。繁弱笑彎何慷慨,豪曹獨拊自英雄。清音裊裊頻吹竹,爽氣飄飄欲御風。醉倒秪應同枕藉,日華還待出籬東。
老我乾坤七十年,云林強半有閒緣。紛紜野史乖麟筆,次第山窗理蠹編。倚杖松根哦落景,據梧石上譜飛泉。長安赫赫乘軒子,應笑空齋守太玄。
浩淼煙波二十秋,天涯慣臥櫓聲柔。星飄螢火危檣外,浪吼鯨音甲板頭。閃去家山成異客,贏來身世寄孤舟。欲知心事誰憐取,獨倚黃昏聽暮鷗。
決去春姿馀好圃,再來蜂力勝初黃。風光著雨冷尤美,斜日垂虹秋已蒼。欲語靈芬易飄蕩,趁時衫袂照齋房。倚床坐認梧桐影,了卻桃笙一味涼。
宿遷離半月,方度穆陵關。到府八百里,驅車千萬山。路雖多險峻,身不倦躋攀。沽酒投村店,相看一破顏。
靜對煙波夕,猶思棟宇清。臥龍空有處,馴鳥獨忘情。顧步襟期遠,參差物象橫。自宜雕樂石,爽氣際青城。
雪壓千山凈,云披萬里晴。木冰爭霽色,檐雨碎寒聲。靜映吟窗冷,輕浮茗椀清。最宜今夜月,來借短檠明。湖山開宿靄,院落快新晴。滉漾溶銀色,潺湲過雨聲。味增茶品勝,光奪月華清。放出東墻角,梅花數點明。氣暾寒日曉,光照遠山晴。鄒谷有春意,袁門聞履聲。映書何自苦,炙背不妨清。邂逅逢詩將,高吟眼倍明。
之子梁園彥,才華迥不群。書燈雙鬢雪,野飯一犁云。久病憐為客,多愁忍送君。鐘山吾舊隱,不用勒移文。
酒壚客舍已塵埃,憶與回公舊往來。鐵笛一聲塵夢醒,岳陽樓下水如苔。
尋幽山寺愛芳菲,日日憑欄望翠微。綠樹中邊黃鳥叫,紅樓高下白花飛。前峰晴接后峰雨,近澗聲隨遠澗歸。幸有名山供笑傲,未須遽憶故園扉。
參差煙霧隔樓臺,千樹桃花洞里開。春色可憐關不住,又隨流水出山來。
江沱已喜干戈定,吳越猶聞稻蟹肥。把酒正看黃菊好,凝眸無柰白云飛。鄉閭訊遺情親減,中外聯行爾我稀。幸為經營石湖畔,秫田三畝一苔磯。
榕影扶疏路九回,仙家那復著塵埃。山間田在牛終隱,石上巢空鶴下來。丹灶無灰惟白草,劍鋒遺跡自蒼苔。洞中道士今何處,三扣云關杳莫開。
萬古神山入盛談,而今真得對晴嵐。禪門邂逅能留客,茶泛磁甌酒欲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