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
商后誓師因亳眾,
周王致業述豳風。
不階尺土一人柄,
誰似皮冠一沛公。
商后誓師因亳眾,
周王致業述豳風。
不階尺土一人柄,
誰似皮冠一沛公。
商湯誓師伐夏是依靠亳地的民眾,周王成就大業講述著豳地的風情。不憑借一尺土地和一點權勢,誰能像戴皮冠的沛公劉邦一樣成就帝業呢。
商后:指商湯。誓師:出征前集合軍隊發表誓言。亳眾:亳地的民眾,亳是商湯興起的地方。
周王:指周文王、周武王等周朝君主。豳風:《詩經》中的《豳風》,豳是周人的發祥地之一,這里代指周人興起的相關事跡。
階:憑借。尺土:一尺土地,形容極少的土地。一人柄:指一點權勢。
皮冠:指劉邦,劉邦曾戴用竹皮制作的帽子,稱劉氏冠。沛公:劉邦起兵于沛,被稱為沛公。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作者可能是在感慨歷史上英雄人物的崛起方式,以劉邦為例,強調其獨特的創業之路,可能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對英雄人物的一種思考和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劉邦白手起家成就帝業。其特點是通過對比突出人物,以簡潔語言表達觀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對歷史人物的獨特評價視角。
勾陳北極暗鸞旗,一夜欃槍越尾箕。金冊孔慚周帶礪,玉班俄損漢威儀。云愁鉅鹿披三輔,波委盧龍遁六師。聞說鼎湖弓欲折,攀髯天上幾人悲。
金臺百尺正招賢,肯戀槎川二頃田。直欲排云叫閶闔,未應釣月老林泉。劍橫壯氣沖燕雪,馬踏平蕪度楚煙。他日北方看燄焰,愿乘款段候歸韉。
鳴騶擁道出邊城,月澹星疏騎火明。驛路經行三十里,漏聲猶自報殘更。
我懷宜澗谷,一屋若蟬貧。路窄人難到,山深日易昏。風聲尤冷石,顏色半丹林。所幸秋猶淺,還堪百日行。
燕郊寒色凈,秋在給孤園。旃林三徑冷,栗里數花存。霜滑松枝幾,池清竹葉尊。遠公渾愛客,山暝出柴門。
泉石追尋任晦冥,幾看落葉舞閒庭。風霜容易侵頭黑,歲月艱難滯汗青。養拙一邱人共棄,息機午夜我常惺。晨鐘暮鼓休相聒,向日承明已厭聽。
散花天女玉娟娟,飛落維摩丈室前。可是嫣然通一笑,自緣醉里學逃禪。
身前花海香成雨,身后花山舞欲摧。花海花山看不盡,傾心一葉一花來。
念爾兼辭國,緘愁欲渡河。到來河更闊,應為涕流多。
三載追隨供奉班,方舟千里又同還。君行問寢辭青?,我已焚魚住碧山。塵土自憐羸馬倦,江湖莫羨白鷗閒。匆匆手袂何須戀,剡曲吳淞一水間。
夫擁侍臣櫜,兒乘刺史軺。澗蘋借采采,風棘盛夭夭。尚想萊班戲,空留楚挽招。魌頭引丹旐,千古閟山椒。
神人有夸父,追日極奔走。窮力在虞淵,斯志終見負。渴飲河渭枯,涓滴亦無有。棄杖為鄧林,空傳百世后。
身著方袍十一年,緇林頭角稍軒軒。參禪早悟前三旨,學道思歸不二門。花落絮飛浮世盡,風清月白片心存。異時我作高僧傳,為記嚴公有此孫。妙齡蕭灑脫塵籠,高揖禪林話苦空。萬水千山新道眼,一瓶二缽舊家風。圓鏡肇論能知趣,筆法詩章稍自工。圓澤精魂定何所,想隨流水到天童。
遙瞻九江樹,已踏西江土。落日照庾樓,驚風滿湓浦。寒鷗迎棹起,遠岫依城吐。悵然感羈游,澹爾成賓主。白頭釣魚叟,赤足浣紗女。未識居者歡,安知行者苦。
葉帶春姿如潑淀,花多秋色似凝酥。恍疑鷺立清波上,只欠漁舟湊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