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同梁彥國宿永光寺禪房懷故園諸子得來字
江南詞賦有群才,曾共高僧社里來。
人憶歌驪辭粵嶠,客疑招駿上燕臺。
寒翻貝葉齋前誦,香識梅花雪后開。
惟與許詢禪此夕,故園書待雁飛回。
江南詞賦有群才,曾共高僧社里來。
人憶歌驪辭粵嶠,客疑招駿上燕臺。
寒翻貝葉齋前誦,香識梅花雪后開。
惟與許詢禪此夕,故園書待雁飛回。
江南有眾多擅長詞賦的才子,他們曾和高僧一同來到寺廟。人們回憶起唱著驪歌離開廣東山嶺的情景,客居之人懷疑自己像被招納的賢才登上燕臺。寒夜翻動著貝葉經在齋房外誦讀,聞到香氣便知梅花在雪后開放。今晚只有和友人如許詢般參禪,等待大雁帶回故鄉的書信。
群才:眾多有才華的人。
社:指佛教的社團。
歌驪:即驪歌,告別的歌。粵嶠:廣東的山嶺。
招駿:用燕昭王筑黃金臺招賢的典故,比喻招攬人才。燕臺:即黃金臺。
貝葉:指佛經,古代印度人用貝多羅樹葉書寫佛經。
許詢:東晉名士,好游山水,善作玄言詩,與僧人支遁交往密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客居他鄉,在冬夜與友人梁彥國宿于永光寺禪房。當時詩人可能遠離故園,與友人在禪房的寧靜氛圍中,引發了對故園諸子的思念,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故園友人的思念。其特點是將回憶、現實與禪意相結合,用典巧妙,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詩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學才華。
嫩黃萬縷門前樹。慣送離人去。便教相守老江潭。也復攀條惆悵說何堪。緇塵九陌長安道。盡詡春光好。板橋流水月如銀。肯向東風閑斗舞腰新。
翠蓋蒙塵飛,仗鉞奮忠烈。千秋滄海南,事與云水白。
幾年無事在江湖,醉倒黃公舊酒壚。覺后不知新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
咳唾珠璣世所優,執鞭愿我幸從游。瓊枝不棄蒹葭倚,鯨海能容溝瀆流。月夜狂吟揮象管,花時爛醉泛蘭舟。錦囊辱擲新詩格,高壓唐朝李杜頭。
憐君方倦游,歲晚復依劉。衰草逢霜死,寒濤逐雪流。淮南叢桂老,江北荻花秋。渡口一相送,目窮天際頭。
歲歲中臺使,巡行道十三。要知君歷處,風土接交南。
霜落天清木葉零,我非王事亦宵征。三更燈火魚龍動,千里星河雁鶩鳴。大舶低昂銜尾進,扁舟來往一身輕。抱關恐有高人隱,野客低頭愧送迎。
武康賢令數時髦,坐理朱弦不種桃。六事屢當旌異選,三年何止簿書勞。縉紳有待推華轂,父老無煩擁畫橈。竹馬況聞先業在,看君名跡重銓曹。
吏統久已紊,使選匪易為。蝎虺何蓁蓁,鴻雁何累累。持節豈不多,曠職茍所私。緬懷紫陽翁,昔使東浙湄。陳臬糾官邪,揚仁蘇民疲。茲道有先后,哲儒昭令規。絅齋寄瀟牧,那懋灼帝知。勵廉肅寮寀,反稅驩鄉耆。所學蘊淵道,寬嚴權理宜。茲總全楚境,歌此皇華詩。位穹民言邈,壤廣吏蠹滋。問俗職所重,簡僚乃政基。視聽貴遠周,細微在可遺。攬轡戒前路,豈為好爵縻。揆予忝英盼,懷德念別離。別離果何念,康濟乃所期。懿茲遠大業,肇此咨度時。勖哉振英采,慰我湘民思。
問訊嘉陵江畔客,載愁重泊吳船。一溪清水且留連。殘梅飄作雪,寒日淡于煙。一昨抽簪容佚老,草堂合住詞仙。伴人明月幾回圓。蠻花巴子國,靈雨蔣侯山。
凝身危石踞,屏息游絲搖。電光射玄關,龍虎聲咆哮。天君寂不動,萬象俱來朝。甘露降瓊田,五色發靈苗。何必入青冥,然后為逍遙。
誤落青烏計,真成黃鳥哀。隋珠彈燕雀,寶劍失風雷。文武今宵盡,乾坤此日頹。吾方從汝去,安事制麻衰。
津程望近轉離憂,高浪煙汀阻宿留。剡渚正憐人獨往,春山真憶鳥相求。云飛沛里風仍起,江繞黃樓水自流。聞說冬曹新政好,極知才是濟川舟。
巖戶陰森隔萬松,暮云卷盡寺林空。天邊漸蝕千峰紫,木杪猶馀一縷紅。兩個歸僧開竹院,數聲殘磬度溪風。憑誰喚起寒山子,共看回光入梵宮。
高標獨立歲寒時,不受狂蜂浪蝶知。樹百千年枯更好,花三兩點少為奇。暗香疏影孤山句,卻月凌風水部詩。顧我對渠吟未穩,且將淡墨貌橫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