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二首 其二
開遲寧逐雪消殘,歲底曾經徹骨寒。
未識芳心何處托,欲將冷眼向誰看?
飲余含笑香微吐,暖入凝酥暈不干。
一種天然清意味,每牽幽賞到更闌。
開遲寧逐雪消殘,歲底曾經徹骨寒。
未識芳心何處托,欲將冷眼向誰看?
飲余含笑香微吐,暖入凝酥暈不干。
一種天然清意味,每牽幽賞到更闌。
梅花開放得晚,怎會隨著殘雪消融而消逝,歲末時它曾經歷徹骨的嚴寒。不知道它的一片芳心該寄托何處,想以冷眼旁觀又能看向誰呢?飲酒過后它含笑微微散發香氣,溫暖融入它如凝脂般的花瓣,那紅暈久久不散。它有一種天然的清幽韻味,常常引得人幽情賞玩直至夜深。
開遲:指梅花開放較晚。
寧:豈,怎。
徹骨寒:形容極度寒冷。
芳心:指梅花的心意,也可象征女子的情懷。
凝酥:形容梅花花瓣如凝脂般細膩。
更闌:夜深。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歲末看到獨自開放的梅花,被其在嚴寒中綻放的堅韌和高潔所打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梅花為主題,贊美了梅花的高潔品質和堅韌精神。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視角,展現了梅花的神韻和氣質,在詠梅詩中具有一定特色,體現了詩人高雅的審美情趣。
又是一番春信動,和風拂過野人居。遙知舊燕行囊檢,稍覺矮墻寒氣除。綠意漸醒霜壓后,村溪新漲雨來初。門前些許空閒地,錦繡文章任我書。
英英君令弟,介烈夙所秉。就死得處所,我意復何恨。
往歲春湖曲,嘗攜稚子游。花迎玉膚笑,云傍綵衣流。隔水時穿竹,看魚數探舟。傷心獨來日,煙月暮含愁。
常期計已過花朝,因閏稱元再此宵。燈焰明因離月暈,歌情妙不借笙簫。駐顏酒當三千核,取景人疑廿四橋。贏得百年剛一遇,憂天無事問層霄。
崔嵬孔明柏,結陰眾所依。移根天衢上,曾撫日月暉。如何去大廈,卻繞烏鵲飛。終當煩萬牛,挽取廊廟歸。鄭公澤既遠,何以慰調饑。公其踵前修,一洗貧士悲。
春繞南山花正開,一尊專待可人來。不辭共作尋芳客,預遣樵青掃徑苔。
義盡忠方著,墳荒草木繁。邑傾惟守死,雙節聚精魂。古事人猶仰,殘碑字半存。轟轟爭日月,烈烈等乾坤。
細雨海棠成子,馀寒江燕初歸。立馬橋西沽酒,行人未試春衣。
大陸登三閣,源明出一麾。臨軒親策后,上冢過家時。秋色吳山外,春風漳水涯。斯文交獨厚,羌賦送行詩。
梅花骨相本通仙,何況苔枝綴玉鸞。如著官袍更瀟灑,不應將作女人看。
北風吹雪滿汀洲,欲折梅花不自由。無限離情渺難寄,題詩更上一層樓。
慈云每集招提上,此地開軒號集云。山氣有時還籠嵷,天花無處不繽紛。隨風偶作孤飛態,映日都成五色文。知是神龍聽法罷,打窗涼雨定中聞。
雙堤風雨。負了芳菲仍得句。映夢何人。金粉潮山玉立身。開元衲子。千載花蹤能屈指。羨煞香山。同到杭州有牡丹。
人生能得幾知音,網海茫茫豈易尋。惠我好詩真徹骨,念君近況每揪心。一湖鏡水波初皺,二月江州綠未深。寒士衣衫多半薄,不勞風雨更相侵。
磊落王夫子,消沉歲月深。墓田馀數柳,書屋有孤琴。掛劍千秋恨,通家百世心。暮山荒草際,登拜一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