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凝碧池頭聽樂府,
不能身死但能悲。
輞川他日成名勝,
藉得朝天一首詩。
凝碧池頭聽樂府,
不能身死但能悲。
輞川他日成名勝,
藉得朝天一首詩。
在凝碧池邊聽著樂府的曲調,不能以死殉國只能徒然悲嘆。日后輞川成了名勝之地,靠的是那首到朝廷時所作的詩。
凝碧池:在東都禁苑中。安祿山叛軍占領長安、洛陽后,曾在凝碧池大宴其部下。
樂府:本指掌管音樂的官署,這里指樂府的曲調。
輞川:在今陜西藍田縣終南山下,是王維的別墅所在地。
藉:憑借。
朝天:指到朝廷。
安史之亂時,王維被叛軍俘虜,被迫任職。他在凝碧池聽到叛軍演奏,心中悲憤。后來他寫了《凝碧詩》表明心跡。此詩可能是后人在評價王維這段經歷及他的文學成就時所作。
這首詩概括了王維在安史之亂中的遭遇和他的文學貢獻。雖王維未能以死殉國,但憑借詩作留名。體現了王維在復雜歷史背景下的形象及文學價值。
石磴抱云回,高高積翠開。蒼藤昏古殿,碧樹隱仙臺。鐘鼓三天下,風煙萬壑來。不知千載后,誰憶此銜杯。
白發遺民真可哀,途窮猶望北兵來。關河割據將成讖,將相經綸豈乏材。足繭荒山走風雨,腹饑深夜吼春雷。主翁清曉催人發,又報烽煙逼楚臺。
挺挺瑯玕傍石坡,丈人君子一塵無。國香亦是清高物,結佩曾供楚大夫。
熏籠對倚情無限,月落燈殘。舊恨新歡。乍暖春宵復乍寒。百年莫恨生涯短,哀樂相干。此意難判。相別相逢總一般。
羅縠單衣。可裂而絕。三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可負而拔。
蟾宮落子鈐霜露,古香漫捲新潮。楸枰閒約可憐宵。流云散盡,金粉憶何朝。榮枯一霎無須折,莫如舞醉紅衫。依稀清韻隔重簾。輕橈泛酒,夢泊小橋南。
寂寥深木閉煙霞,洞里相知有幾家。笑看潭魚吹水沫,醉嗔溪鹿吃蕉花。穿廚歷歷泉聲細,繞屋悠悠樹影斜。夜靜著灰封釜灶,自添文武養丹砂。
一枝春色自應憐,羞向東風斗媚妍。可恨少陵寥落久,無人驅馬過寒川。
自海陵來向海安,分明如渡鬼門關。若將九折回車看,倦鳥何年可得還。
歸隱方謀一畝宮,論交溪友與園公。春風會到門前柳,好插長條滿屋東。
故人相望隔吳興,畫舫青簾見未能。幸我身隨蓮社老,喜君名自柏臺升。清朝事業群英在,前輩風流百感增。客里有詩憑遞入,苕溪新水綠層層。
溪隨天馬西北行,半空忽見蓮花生。雙鸞欲下卻飛去,旌旗引入丹霞城。攀蘿上到猿啼處,恍然曠坐消百慮。千山無人云氣深,終日徘徊不能去。虛空樓閣時自開,異香忽起三清臺。風吹笑語落天半,疑是神仙跨鶴來。百花潭上春自照,白鹿呼人猿亦嘯。路迷不敢輕問津,恐有賢人隱耕釣。蒼厓九折樵徑通,絕頂可見西崆峒。塵心豁然臂欲羽,竦身直上凌天風。
獨倚蓬門,作個行香。贊虛無、道德清涼。穿金透石,空外呈祥。便飲刀圭,添丹鼎,煉真陽。廓散長空,得遇仙方。謝諸公、頒賜衣糧。重開道宴,補惜靈光。自享遐齡,增福慧,遠悲傷。
柏生兩石間,平地盍移置。平地豈不好,又恐傷生意。兩翁為柏謀,其慮各已至。受命獨也正,固與凡木異。夷險猶爾殊,而我本一致。但能全其天,所擇不在地。我聞柏山名,抱藝久不試。自種秋柏實,離離滿山翠。石礙曾不傷,地平亦不肆。歲月漸婉娩,冰雪幾凌厲。此柏初不知,老大見根柢。一笑謝兩翁,何省為榮悴。
地僻無人賞,靈山迥獨看。石梁橫險絕,巖洞倚高寒。靜已忘塵世,狂猶系冗官。長歌送西日,野色上虛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