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云門寺梵月無側房
越山千萬云門絕,
西僧貌古還名月。
清朝掃石行道歸,
林下眠禪看松雪。
越山千萬云門絕,
西僧貌古還名月。
清朝掃石行道歸,
林下眠禪看松雪。
越地群山連綿,云門寺最為絕妙。西方來的僧人容貌古樸,法名叫做梵月。清晨他清掃完石徑后沿著道路歸來,在樹林下坐禪,靜看松間積雪。
云門寺:位于浙江紹興。
梵月無側:一位僧人,法名梵月,“無側”可能是其字號之類。
越山:指越地的山,越地大致在今浙江一帶。
西僧:從西方來的僧人。
清朝:清晨。
眠禪:坐禪。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云門寺是佛教圣地,歷史悠久,文人墨客多有題詠。詩人可能是聽聞云門寺的盛名,或是與梵月無側有一定交往,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云門寺和僧人生活的傾慕。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云門寺的清幽和僧人的修行生活。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簡潔。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也是描繪寺廟和僧人生活的佳作。
結駟西園踐夙期,郊原春凍見花遲。生憎風霰飄殘夜,不放笙歌沸曲池。漏定月華微映座,燭殘林影暗搖卮。握君秀句吟難就,安得羊何共和之。
悔向人前語意深。花香跡亂誤追尋。石橋斜月見衣襟。偷捏鼻端還假寐,防他一笑又驚心。喜符春夢到如今。
靜看青山簇髻鬟,動觀碧水漱潺湲。若教此景來酆鄗,爭奪應成觸與蠻。
三輔祥開表圣期,三呼夭壽與天齊。殿櫓碧瓦仍唐制,洞鎖蒼苔失漢題。柱玉已聞安廟祏,劍鋒重為剪撐黎。升中剩有辭臣賦,滿望鸞旂鳳蓋西。
舊香馀味記黃封,厭見春泥滿眼紅。千乘莫從公子后,百壺能為故人東。
八九雨點青春老,三兩鶯聲綠蔭深。眼界無塵歸路穩,丹青難畫此中心。
黃屋宸襟豫,靈琨苑制雄。鈞天回帝所,太液近唐中。瑞旭搖卿靄,丹葩雜紺叢。王魚多在藻,君鵠鎮迎弓。式宴晞陽露,徒歌屬大風。此時慈惠洽,共樂夏渠豐。春豫凝蒼陸,天旋駐翠華。黃圖包漢制,靈沼象周家。風助千人唱,神移萬品花。韶音清感鳳,騶節妙論豝。宴露晞心藿,需天滟酒霞。侍臣均式燕,羲馭重西斜。
隴頭初刈麥,稷黍綠苞勻。漸有農家興,相攜洽比鄰。
楊花落盡藕花開,人事悲歡合往來。試看闔閭墳上土,只聞歌吹不聞哀。
世事多虞念履冰,舊交零落半晨星。何當早遂投簪愿,來共山中結草亭。
日轉雕欄午漏分。井梧落盡小窗明。寶床絲索懶關心。愁壓春山應脈脈,困凝秋水想沈沈。低頭時露一灣金。
天為山行借雪看,路隨天遠更漫漫。詩成驢背偏如意,病后狐裘少耐寒。授簡有才懷帝子,折梅無使寄長安。惟馀一片郊原興,白馬翩翩兔窟乾。
余昔四十時,秩已忝金紫。棄捐垂十年,僅乃復其始。故璧則猶是,馬齒加長矣。頃失曾不憂,今來亦何喜。未能免俗緣,棲棲聊復爾。終當拂衣去,相從鴟夷子。
青年出仕奉明君,老去投簪臥白云。千載周颙風致在,北山先自錯移文。
又溯牂江上,秋來跋涉勞。風吹青凍大,浪作白頭高。能渴須涼粉,蠲愁更濁醪。落帆就溪女,索取鲙魚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