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陪顏使君白蘋洲集
南朝分古郡,山水似湘東。
堤月吳風在,湔裾楚客同。
桂寒初結旆,蘋小欲成叢。
時晦佳游促,高歌聽未終。
南朝分古郡,山水似湘東。
堤月吳風在,湔裾楚客同。
桂寒初結旆,蘋小欲成叢。
時晦佳游促,高歌聽未終。
南朝時這里就劃分成了古郡,山水風光好似湘東地區。堤上明月伴著吳地風情,如同當年楚地人一起洗裙。桂樹在寒意中剛結出花穗,小蘋草快要長成了草叢。時逢晦日美好的游覽匆匆結束,高歌一曲還沒聽完。
晦日: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湔裾:洗裙,古代風俗,三月三日到水邊洗裙,以祓除不祥。
結旆:指桂樹開花,旆原指旌旗。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大致是詩人在某晦日陪同顏使君在白蘋洲集會時所作。當時詩人身處此地,被當地的山水風光和人文風俗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白蘋洲的山水風光和集會場景,主旨是記錄此次游覽。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的生活場景和詩人的情感。
一自嘉禾見,于今歲幾多。飛騰公可那,流落我如何。
舊說金能點,今成鏡失磨。未甘終痼疾,還復向醫和。
遠地書郵絕,長年屬望勞。要期親帚柄,寧憚學舟操。
愧守藩籬小,難窺墻仞高。秋風滿天地,不廢候蟲號。
夫子不識字,
達磨不會禪。
御樓看射獵,
不是刈茅田。
還望梅峰半,茅齋起寂寥。徑通巖頂石,樓瞰海門潮。蟬嘒風中竹,蝸行雨后蕉。澄心點《周易》,滴露在林椒。
石室峰頭坐,巉巖直接空。云遮江樹白,日射海波紅。松鼠盤藤蔓,莎雞隱竹叢。長懷觀蜃市,樓閣散柔風。
光堯倉卒幸山陰,或者訛傳蹕再臨。
長算決于春思殿,捷書來自殺胡林。
奔逃尤甚騎豬窘,懲創從前飲馬心。
強作凱歌殊下俚,不如商頌有遺音。
尺素東來蜀道長,交游誰問老馮唐。
官貧祇欠尊中酒,客久能添鏡里霜。
錦水曾聞遺圣跡,閬州何事斷人腸。
杜陵詩卷今猶在,為訪橋西舊草堂。
蒼鶴孤山曉,黃花栗里秋。
一身雖物外,萬國尚眉頭。
遺老幾何在,耆英只么休。
問天天不語,江闊莫云愁。
十年尋夢舊江湖,
歲晚尋幽愛此居。
今日門前山色好,
客來銜袖有文書。
疊疊巫山不是高。
茫茫鄂渚未云遙。
難挨惟有可憐宵。
兩意半含如豆蔻,
寸心千轉是芭蕉。
東風不管倩魂消。
一棹朝南暮北風,
奇峰倒影綠波中。
定知漸近三山路,
認得漁翁是放翁。
鼴腹相需本不多,衡門兩板帶溪河。
楚人服食優蘭菊,山鬼衣裳秀薜蘿。
滿壁煙霞游岳記,百年寤寐《考槃》歌。
廟堂不少夔龍佐,敢與清時補澗阿。
愛雙龍、飛出迓高軒,何幸過吾邦。聽沖濤旋瀨,鈞天廣樂,水石舂撞。
暢以光風霽月,幽夢落山窗。倘可諧深趣,漸盡紛龐。
尚想遺規鹿洞,企紫陽高躅,俗慮都降。問千家弦誦,村笛亦成腔。
溯溪流、閒尋蕭寺,阻追隨、日影轉經幢。凝情久,西飛歸來,悵對長江。
萬枝寒玉照溪橋,
鶴語今年雪未銷。
自占東風故城曲,
凄涼煙月屬前朝。
系艇巴陵日已斜,洞庭秋色老蒼葭。
城經百戰增新壘,路轉千村少舊家。
曠野碧磷吹凍火,中宵白骨語寒沙。
精魂枉入春閨夢,酹酒誰來水一涯。
既出賀險盡,瞻前乃復陡。
小憩對古松,支離類此叟。
策足恥言疲,恐落仆夫后。
山人指爪強,折竹等蒲柳。
憐予進一莖,茲意感君厚。
忽若當顛危,倚仗得奇友。
山魈不敢爭,空潭戲蚴蟉。
翼足漸以輕,影逐孤云走。
笑謂同行人,騰岳等培塿。
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
春前臘后天好晴,已向街頭作燈市。
疊玉千絲似鬼工,剪羅萬眼人力窮。
兩品爭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東風。
兒郎種麥荷鋤倦,偷閒也向城中看。
酒壚博簺雜歌呼,夜夜長如正月半。
災傷不及什之三,歲寒民氣如春酣。
儂家亦幸荒田少,始覺城中燈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