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謁五臺過龍泉關偶題
隔斷紅塵另一天,慈云常護此山巔。
雄關不阻驂鸞客,勝地偏多應跡賢。
兵象銷時崇佛像,烽煙靖始揚爐煙。
治平功效無生力,贏得村翁自在眠。
隔斷紅塵另一天,慈云常護此山巔。
雄關不阻驂鸞客,勝地偏多應跡賢。
兵象銷時崇佛像,烽煙靖始揚爐煙。
治平功效無生力,贏得村翁自在眠。
這里隔絕了塵世,仿佛是另外一個世界,慈悲的云朵常常守護著這山巔。雄偉的關卡阻擋不了求仙訪道之人,這名勝之地有很多有靈跡的賢士。戰爭消失后人們尊崇佛像,烽火平息才開始敬奉香火。國家太平卻沒有新的活力,只讓村里老人能自在安睡。
紅塵:指繁華熱鬧的人世間。
慈云:佛教語,比喻慈悲心懷如云之廣被世界。
驂鸞客:指求仙訪道之人。
應跡賢:有靈跡的賢士。
兵象:戰爭的跡象。
爐煙:指寺廟焚香的煙霧。
治平:國家太平。
此詩是乾隆皇帝恭謁五臺山路過龍泉關時所作。當時清朝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戰爭減少,社會趨于和平,乾隆皇帝在巡游過程中,有感于當地的寧靜和宗教氛圍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龍泉關及五臺山的獨特景象,反映戰爭平息后的社會狀態。其特點是將寫景、敘事與情感表達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帝王的心境。
我攜滿天秋,來與先生對。古今都不存,唯有虛無在。
習隆書奏野祠空,此地千秋享臥龍。論世合居莘野后,際時何忝渭川逢。微盧庸濮爭奔走,蛇虎風云儼衛從。我亦瓣香遙稽首,玉京原廟有遺容。
香羅剪帕金描鳳,紅字排方玉作簽。身到蓬山瞻御墨,眼驚奎宿射珠簾。
林際虹霓掛晚晴,西樓無事翠煙橫。荷花半落水風遠,桂子欲飄山月明。黃卷久忘塵世事,白云猶動故園情。無端最是城頭角,頻作凄涼塞上聲。年來雙目厭紛華,獨上西樓日欲斜。幽鳥有情啼苦竹,畫船無事艤荷花。吳天半出云中樹,越嶺初橫雨后霞。惆悵倚欄人去后,一竿明月屬漁家。
春羅作衫花纂纂,衫袖宜長帶宜緩。朝朝日日在親前,祇恐身長衣又短。君家有堂人不如,堂上有琴仍有書。花開酒熟意多暇,賓客滿座爭歡娛。況復親年猶未老,黃發相期同壽考。故衣既敝又改為,年年剪羅縫舞衣。
醉起吟春無好句,但有深哀,迸入彌天雨。雨里枝花留不住,吟花何況空情緒。萬稿從今歸一炷,免到回看,更作勾愁具。冉冉韶光如逝水,一舟飄逐韶光去。
九轉金丹九月圓,木金胎旺好安禪。純坤月里純乾足,手把仙瓢酌醉仙。
嘉木號水棉,秀出何翩翩。連柯霄漢表,托根惟清泉。結色無冬春,或比后凋年。邑人愛宜水,環植就蜿蜒。遂與藩籬等,公然伯仲肩。豈不懷孤往,獨立眾所捐。而我卜林塘,于此乃深憐。鑿牖通噓咈,筑流護幽妍。要使扶疏質,今能雨露全。方池雖無廣,千載益貞堅。
石田茅屋歸來計,長日呼龍種玉芝。高臥熟眠應不忘,五更風雨道涂時。
江上新亭接梵臺,風流重憶右軍才。相攜愛馬高僧過,自許籠鵝道士來。池水如披霜練出,煙霞猶傍彩毫開。使君暇日多延眺,可但南樓興已哉。
夜風甚細不勝酸,霜落無聲只是寒。日上東窗無個事,送將梅影索人看。
齒搖眼始暗,庚甲到知非。菽粟價如土,我獨憂年饑。晨舂汗浹背,暮汲月在衣。弛擔長太息,數口將安歸。出門登長途,風塵飄短組。到家投空囊,霜月照環堵。同胞陷涂泥,委蛻化黃土。山陽多羈客,有客心獨苦。我本幽棲士,強賡彈鋏歌。俾汝為馮驩,所喪亦已多。授書不耕穫,藜羹養天和。白圭有淑質,微玷尚可磨。
鶯啼燕語春漫漫,落花飛絮吹作團。雨歇西樓晚晴薄,弦絲調短催長嘆。玉鏡臺前金剪閑,翠銷帳軟留余寒。半壁銀燈墮煤小,回文錦斷脂香干。魫窗月白光如洗,雙淚如鉛灑髹幾。梧桐音冷么鳳鳴,屏山暗結愁云紫。湘渚飛霜隕蘭茝,些斷巫陽招不起。瑤池青鳥幾時回,幽怨嗚嗚咽江水。
乍結絲蘿好,俄驚烽火狂。隨郎來拜母,避地即還鄉。車馬嗟吾備,蘋蘩喜汝康。盤餐三日敘,行色暫相忘。
谷口橋邊日未斜,先尋宿處近梅花。分明聽得吹長笛,秪隔紅闌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