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會有故不得往因贈之
欲從攜手登高去,
一到門前意已無。
那得更將頭上發,
學他年少插茱萸。
欲從攜手登高去,
一到門前意已無。
那得更將頭上發,
學他年少插茱萸。
本想和你們攜手去登高游覽,可一到你們門前興致就沒了。哪還能再把頭發留長,學那些年輕人插茱萸呢。
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楊凝、崔淑:作者友人。
茱萸:一種植物,古人在重陽節有插茱萸的習俗。
重陽節是傳統登高賞秋、插茱萸的節日,詩人本約好友楊凝、崔淑登山,卻因故未能前往,由此創作此詩,或許當時詩人已步入中年或老年,對時光流逝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因錯過登高的遺憾和對歲月的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通俗。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日常生活中的細膩情感。
遠村寒食后,細雨度川來。
芳草連谿合,梨花映墅開。
槿籬懸落照,松徑長新苔。
向夕亭臯望,游禽幾處回。
烏盈兔缺天涯迥,鶴背松梢拂檻低。
湖鏡坐隅看匣滿,海濤生處辨云齊。
夕嵐明滅江帆小,煙樹蒼茫客思迷。
蕭索感心俱是夢,九天應共草萋萋。
故鄉春欲盡,一歲芳難再。
巖樹已青蔥,吾廬日堪愛。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應礙。
遙憶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白榆星底開紅甲,珠樹宮中長紫霄。
丹彩結心才辨質,碧枝抽葉乍成條。
羽衣道士偷玄圃,金簡真人護玉苗。
長帶九天余雨露,近來蔥翠欲成喬。
山城小閣臨青嶂,紅樹蓮宮接薜蘿。
斜日半巖開古殿,野煙浮水掩輕波。
菊迎秋節西風急,雁引砧聲北思多。
深夜獨吟還不寐,坐看凝露滿庭莎。
春生寒氣滅,稍動伏泉魚。
乍喜東風至,來觀曲浦初。
近冰朱鬣見,望日錦鱗舒。
漸覺流澌退,還忻掉尾余。
??喁情自樂,沿溯意寧疎。
儻得隨鯤化,終能戾太虛。
荒塞峰煙百道馳,鴈門風色暗旌旗。
破圍鐵騎長驅疾,飲血將軍轉戰危。
畫角吹開邊月靜,縵纓不信虜塵窺。
歸來長揖功成后,黃石當年故有期。
舊山寧要去,此有濯纓泉。
曉景松枝覆,秋光月色連。
行尋屐齒盡,坐對角巾偏。
寂寂幽棲處,無妨請俸錢。
縣僻仍牢落,游人到便回。
路當邊地去,村入郭門來。
酒戶愁偏長,詩情病不開。
可曾衙小吏,恐謂踏青苔。
由釣起茅亭,柴扉復竹楹。
波清見絲影,坐久識魚情。
白鳥依窗宿,青蒲傍砌生。
欲同漁父舍,須自減逢迎。
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綠衣。
官卑食肉僭,才短事人非。
野客教長醉,高僧勸早歸。
不知何計是,免與本心違。
隆佳秀兮昭盛時,播薰綠兮淑華歸。
顧室荑與處蕚兮,潛重房以飾姿。
見稚態之韶羞兮,蒙長靄以為幃。
醉融光兮渺渺彌彌,迷千里兮涵煙眉。
晨陶陶兮暮熙熙,舞婑那之秾條兮。
騁盈盈以披遲,酡游顏兮倡蔓卉縠,流蒨霓兮石發髓旎。
幽島蘚層層,詩人日日登。
坐危石是榻,吟冷唾成冰。
靜對唯秋水,同來但老僧。
竹枝題字處,小篆復誰能。
日出方能起,庭前看種莎。
吏來山鳥散,酒熟野人過。
岐路荒城少,煙霞遠岫多。
同官數相引,下馬上西[坡]。
微徑嬋娟里,唯聞靜者知。
跡深苔長處,步狹筍生時。
高是連幽樹,窮應到曲池。
紗巾靈壽杖,行樂復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