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 其四十一
鐘未鳴,鼓未響,依前托缽歸方丈。
德山不會末后句,巖頭密意誰相亮。
只得三年也大奇,留與諸門作榜樣。
鐘未鳴,鼓未響,依前托缽歸方丈。
德山不會末后句,巖頭密意誰相亮。
只得三年也大奇,留與諸門作榜樣。
鐘還沒敲響,鼓也沒敲響,依舊像之前一樣托著缽回到方丈室。德山禪師不理解那最后的關鍵語句,巖頭禪師的深意又有誰能真正明白呢。能停留三年也真是奇特,就把這經歷留給各宗門作為榜樣。
托缽:僧人乞食的行為。
方丈:寺院住持居住的地方,也代指住持。
德山:指德山宣鑒禪師,唐代高僧。
末后句:禪宗用語,指最關鍵、最究竟的語句或機鋒。
巖頭:指巖頭全奯禪師,也是唐代高僧。
密意:隱秘的深意。
相亮:相互理解、明白。
此詩屬于頌古題材,頌古是禪宗以詩句闡釋古代祖師機緣語句的一種文學體裁。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大致是在禪宗發展較為興盛的時期。詩中提及德山和巖頭兩位唐代禪宗高僧的故事,作者可能是看到這一典故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禪理的理解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圍繞禪宗修行中對禪機的領悟展開。其突出特點是借助禪宗典故來傳達禪理,具有濃厚的禪宗文化色彩。在文學史上,它是禪宗頌古詩的一部分,為研究禪宗思想和文學創作提供了資料。
新來裊裊娉娉雪,猶在重重疊疊山。莫作故時峰嶺看,玉京今不是人間。
幅巾是秀才,袈裟是和尚。伎倆人共知,長篇事標榜。
書生投老百無成,一枕甜然夢不驚。偶為剖瓜傷國事,聊因種竹惜清名。四山主我皆孫稚,萬卷相從若友生。簾外輕雷風乍起,自澆苦茗倚南榮。
何颙青山碧苕上,庾儉綠水紅蓮中。風景與人殊自稱,公馀攜客許誰同。題詩醉歸帶夕鳥,篆字小作蟠秋虹。他時自是冰雪掾,致身未愧水晶宮。
妙絕新亭九宮下,似杯非杓異山罍。昔從樹杪泠風去,今向天邊灑雨來。芥子量應容宇宙,黍珠境不外樓臺。從師斟酌行藏事,小閱冥靈一萬回。
謫仙昔醉采石時,酒翻宮錦春淋漓。眼空四海無馀子,江風江月吾心知。江風吹酒酒不醒,舉杯邀月還對影。愿將江水變春醅,一醉千年長酩酊。云臥八極凌倒景,人間萬事何足省。夜郎歸來逾五嶺,逸才壯志嗟不騁。丈夫胸次存耿耿,有酒不飲真不幸。我來酹酒江之濆,春草幾綠三尺墳。當年有孫為收骨,捉月之說誰爾云。騷魂已遠招不得,千年相對空相憶。浩歌一曲清淚滴,江水滔滔風瑟瑟。
槲葉風微江月暈,柳下深叢,小露低枝揾。一尺天寬誰肯認,青山相對清清忖。也有平生休自問,醉了迷糊,不醉言非信。坐久簾櫳真不忍,情懷一片風敲定。
何處吹簫夜色涼,不勝哀怨濕衣裳。平湖百丈天如水,露滴藕花秋夢長。
地獄熊熊油沸水,冷焰燒天,上帝寒毛猬。青面獠牙排地跪,有人獰叫鞭千鬼。飽醉沉鼾如死睡,離體生魂,撫體心如毀。萬感言君君不會,愴然獨泣腰支背。
唯帝饗金石,拊髀封疆臣。二子越枕戈,避讎棲海濱。及時列冤狀,含意遂俱申。乃望漁陽戍,北風飄沙塵。若見姑蔑旗,陰雨施威神。吳門有丘隴,舊與要離鄰。陳尸赫中寢,國命委荊榛。楚王黜費氏,棠君紀人倫。何如上公服,寵光襚所親。愿無廢前勞,報恩致其身。
手拆鄉書淚滿衣,西風落木正離離。誰知總角橫經子,便到蒼顏哭寢時。兒女有情知眷戀,門墻無地答恩私。馬駝原上青熒石,儻許南容贊一辭。
釋褐來成武,始知為政難。每簽逃戶狀,羞作字人官。冷砌莓苔遍,荒城草木寒。宦情銷已矣,時夢釣魚灘。釋褐來成武,徒勞自感傷。位卑松在澗,俸薄葉經霜。徑擁寒莎綠,門橫古木蒼。冠纓塵已滿,未敢濯滄浪。釋褐來成武,經春自愧多。晨炊猶接續,時雨未滂沱。拂榻驚巢燕,陳書起蟄蛾。惠民無政術,尸祿竟如何。釋褐來成武,閒思應舉時。投人天下遍,瘦馬雪中騎。秋卷何年中,春愁到處隨。如今名已遂,爭敢話官卑。釋褐來成武,攜家別故鄉。北堂微祿及,南畝舊田荒。籬菊飛秋蝶,庭莎叫夜螀。無人慰孤寂,窗月自凄涼。
蒼顏白發紫云歌,舊說秦青奈爾何。一曲貫珠聽不盡,西風馀韻繞庭柯。銅臺翠瓦散春煙,歌舞人空曲尚傳。不意秋風寥落后,江南更識李龜年。
昧爽先求問寢衣,三朝日日禮無遺。古來世子能敦孝,惟有文王最可師。
皎皎瑤臺鶴,濯濯冰霜姿。宿昔有仙契,于焉慕安期。翱翔歷蓬瀛,飲啄來上池。寸丹久已就,八表隨所之。靜與元氣并,動與祥飆馳。罔象莫可測,玄珠應自知。乃令雞鶩群,矯首徒嗟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