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廬山三首 其三
此山巖谷不知重,赤眼浮圖自一峰。
芒蹻隨僧踐黃葉,曉光消雪墮長松。
石泉試飲先師錫,午飯歸尋下寺鐘。
勝處轉多渾恐忘,出山惟見白云濃。
此山巖谷不知重,赤眼浮圖自一峰。
芒蹻隨僧踐黃葉,曉光消雪墮長松。
石泉試飲先師錫,午飯歸尋下寺鐘。
勝處轉多渾恐忘,出山惟見白云濃。
廬山的巖谷多得難以計數,那紅色塔尖的佛塔獨自聳立于一座山峰之上。我穿著草鞋跟隨僧人踏在枯黃的樹葉上,清晨的陽光消融積雪,從高大的松樹上墜落。我試著品嘗石縫中流出的泉水,這泉水曾被先師用過錫杖汲取;午飯時分,我循著下寺的鐘聲回去。這廬山的美景越來越多,我生怕自己會遺忘,出山時只看見濃厚的白云。
重:層,形容巖谷數量多。
赤眼浮圖:指紅色塔尖的佛塔。
芒蹻(jué):草鞋。
先師錫:先師用過的錫杖,這里借指先師曾汲取過泉水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廬山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吸引眾多文人墨客。詩人再次游覽廬山,被廬山的美景所打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廬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展現了廬山的清幽之美。詩人以游蹤為線索,生動記錄游覽過程。其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對廬山的喜愛,在描寫廬山的詩作中有一定特色。
徐郎小隱處,愛我許迂臨。多遌話歲晚,言歸忘夜深。祛愁倚詩酒,結伴卜山林。更喜檀欒舊,風煙挺綠沈。
廿載欲歸歸不得,故鄉今日得真歸。關當分水云猶合,路入中天鳥亦稀。萬壑灘聲遙帶雨,千峰樹色半承暉。連朝曾柰驅馳苦,未卜何年可息機。
椒榝充佩幃,孤芳處幽絕。當年老虬枝,豈為風雨折。
斫卻孤桐,鳳或來止。堙卻潁川,由或來洗。古無天地,高下何論。古無江河,清濁何分。我有素琴,無弦一曲。秋風乍來,聲出林木。亦盜亦廉,非夷非惠。知我則希,我則何貴。泰山一拳,滄溟一勺。天日明明,亦胡能燭。
歲盡愁難盡,情深慮轉深。生涯貧且賤,憂道古猶今。豈為求名論,空慚濟物心。斯文如未墜,千載有知音。
步南山。借茅亭小憩,欄外水濺濺。遙憶鐘期,閑吟石帚,魚鳥來助清歡。桂香去、蘭香又至,甚幽谷、四運不輕遷。云起還收,花開且落,都是因緣。野徑溯溪而上,正參差古木,蔽日遮天。佤女停歌,松風靜囈,斯地何類塵間。霈然雨、匆匆霽后,對黃昏、凝佇碧峰前。昨夜心頭夢里,猶蕩嵐煙。
祼圭既陳,酌鬯斯醇。音容彷佛,奠獻惟寅。
景陽先輩亦賢哉,廷美同官水部來。院里燒香方罷淚,中亭詩句更興哀。
梨花分月一枝明,吟著君詩繞樹行。聞說里門多下馬,若為人世可逃名。寂寥風雨眠僧舍,談笑杯盤醊豆羹。數畝山田是吾志,與君終老飯香粳。
善流無福淫無禍,毋乃天心太不明。何物大員圖穩位,公然禁地敢稱兵。鷸持轉授漁人利,蛙怒翻成豎子名。廣未封侯休說數,試將史案細推評。
山園臘里日疏蕪,只有南齋最起予。竹映梅花花映竹,翠毛障子玉妃圖。朝朝蚤起掛南窗,要看梅花試曉妝。兩樹相挨前后發,老夫一月不燒香。
化石照江心,空山若有人。簾櫳收宿雨,羅襪不生塵。青鳥頻通信,蓬山幾問津。寄言作賦客,休擬楚臺神。
聲若洪鐘滿座春,眼前曾是甕中人。點燈百姓偏違俗,只拜鬼才不拜神。六九童心尚未消,雞年破禁大談梟。沖開混沌驅公仔,回首冰天獨木橋。不是官才是鬼才,氣功筆下起風雷。未改初衷存濁世,知君珍重底層來。舊畫疑新非眼花,毛詩誰道鼠無牙。民王何日能加點,此老歡呼失業啦!辟冷除腥正氣揚,提神醒胃菜根香。嶺南若問知何有,詩畫壇中老辣姜。從來梗直討神厭,查實冰兄并不冰。腸熱眉低牛孺子,性真后繼豈為零。
馳逐風塵際,悠悠祗自憐。除官當歲晚,為客在春先。去國緣多口,還朝知幾年。淮陽稱臥治,不敢擬前賢。
一灘盤幾曲,兩界會三叉。磊磊水中石,斑斑巖上花。牛歸知熟路,犬吠是誰家。舟子相催促,天寒日易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