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謝大行友可社丈擢南北部 其一
十載輶軒萬里程,
聞君久已厭承明。
兩都可是無人賦,
暫借新詞寫舊京。
十載輶軒萬里程,
聞君久已厭承明。
兩都可是無人賦,
暫借新詞寫舊京。
你乘坐輕車奔走萬里,已有十年之久,聽聞你早已厭倦了在朝廷為官。難道是兩都(長安和洛陽,此處可泛指都城)沒有合適的賦來描繪?暫且借你新寫的詩詞來展現舊日都城的風貌。
輶軒:古代一種輕便的車子,后多用來指帝王使臣所乘的車,這里指出行。
承明:漢代承明殿,在未央宮中。后以“厭承明”表示厭倦在朝為官。
兩都:漢代班固作《兩都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都指長安和洛陽,這里可泛指都城。
由于缺乏具體背景資料,推測可能創作于友人謝大行友可即將調任南北部之際。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文人之間交流頻繁。詩人與友人相識已久,深知友人多年為官的經歷和心境,故而寫下此詩相贈。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的贈別之情,突出友人的才華和經歷。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紅墻藍瓦映斜暉,塑像無聲列四圍。大幕曾開雷雨勢,寒霜漸退女神威。巴金臥榻魂難守,老舍投湖夢不歸。五十六年文化命,嗚呼一殿枉崔巍。
神龍倒捲滄溟水,灑作人間及時雨。終宵達旦勢傾盆,沃潤枯焦勝膏乳。狂風號怒撼乾坤,潑墨濃云白晝昏。四檐急溜瀉川峽,平田頃刻驚濤奔。未須借劍斬妖魃,霹靂威聲震寥廓。一時災沴盡掃除,滿路流移藉全活。當今天子坐明堂,宵旰圖治心皇皇。一念精誠格蒼昊,六合駢應來禎祥。佐時更喜調元手,方泰誰云值陽九。凡芃禾黍屢豐年,看取國書書大有。
野外少人躅,值此佳日遲。偶與二三友,游觀賦新詩。青松藹繁蔭,碧草含華滋。逍遙恣言笑,童稚亦娛嬉。濟濟炫春服,悠悠詠清沂。茲歡恐難再,興盡以為期。
良知念仳離,旅寓枉漂泊。連榻任縱誕,駢筵展戲謔。儷步循廣除,偶睇散層閣。志意攢縷悰,憂患袪緒樂。
桂蠹霜寒天已秋,芙蓉花發滿江洲。閨中書有加餐字,海上風聞失地愁。鶗鴂一聲芳草變,雁鴻三日稻粱謀。朅來步上君山脊,遍地江湖奈濁流。
江水入溪來,無復故溪處。山前浮大艑,前日行人路。遙堤半滅木,茅舍馴鷗鷺。始知南山遠,欲往不易渡。世事寧有定,吾生若朝露。大海為陸陵,昔人非大悟。江水何漫漫,青山眇無畔。欲尋青溪源,魚龍路已斷。今年刈麥早,無復為人患。獨憐行路子,束馬高山半。暑雨未當止,浮云漭不散。行聽瀑泉鳴,葛帽臨幽澗。
此間未卜究如何,綠水青山意興多。兩耳由茲辭聒噪,只身漸次背風波。結籬擬種陶公菊,著手先供道士鵝。蝸角之爭煩理會,但聽樵話共禽歌。遮天翠岫望森疏,似到洪荒見太初。叢莽雖蕃無岱虎,茅芻頗給適黔驢。山林茂密堪藏拙,溪水迂回好結廬。自此人天歸一體,掄鋤墾植讀農書。
寒風忽霽千山雪,晴云忽吐三更月。清姿皓魄共澄鮮,雙獻空門斗奇絕。空門雪月最清嘉,總為高僧轉法華。皎皎毫光開曉鏡,盈盈寶雨散天花。天花曉鏡寒相妒,白沙千頃眠蟾兔。喜看身世在琉璃,何用西方尋凈土。有客憑欄眺望高,金波瀲滟化銀濤。翻驚下界渾鋪練,欲向嫦娥乞剪刀。靜聽空外冰輪響,忽訝王恭行雪上。六花風起白龍飛,又似唐皇步月歸。曾聞玉杵敲靈藥,何事瓊塵滿空落。平田種璧正芳春,只恐偏逢砍桂人。寥寥方籟中宵靜,貝闕冰壺濯孤影。賦就揮觴發浩歌,霓裳天樂還相應。曙鐘初動叫天雞,遙指銀河作剡溪。月華浮動蓮花舫,問訊仙郎沅水西。
久闊易成晚,獨居難為歡。如何天壤間,有此憂患端。永念昔別日,春花始資繁。一往落秋風,空閨馀蕙蘭。芳年坐超忽,故物俱摧殘。海水亦已冰,飛霜中夜寒。沈吟顧儔侶,傷哉涕汍瀾。素絲寧獨持,抱璞恥相干。感子問遠動,志愿得少殫。馳音發孤詠,擊節欣眾嘆。白日照空谷,玄云起崇巒。茍懷合并誠,道路諒匪難。眷言慎初服,黽勉同加餐。
佌佌甕盎中,躍然懷高遷。焚輪駕我騎,挈貳挾我韉。約約縱我勒,逍遙橫八綖。登陟中天臺,徘徊昆侖巔。晃晃金銀構,輝輝珠玉櫋。袪逐化人舞,曲隨王母編。渴將絳雪進,饑奉碧霞前。吞嚼同沆瀣,遠辟螻與膻。我發黑猶漆,龜鶴齊長年。
空城雀,何不飛去啄食玉山之禾穗,卻同空城拾螻蟻。螻蟻雖微,亦自愛其生。可惜城中人,闔室屠官兵。官兵殺人不殺賊,擂鼓椎牛縱劫勒。
何地能銷郁郁情,且登岱岳望蓬瀛。無人到處方孤立,有路通時更上行。四面愁陰千里合,一聲慟哭萬山驚。儒生未可譏封禪,終是能逢世太平。
白袍鵠立漫紛紛,遙聽車音共候門。相見唯須飲醇酒,看山看水坐忘言。
炎精之神,飛■碧落。駕以浮云,丹書赤雀。禮備豆籩,樂諧簫勺。神具醉止,佑我景鑠。宋德惟火,神實司之。上儀申蕆,迎方重離。瑤幣告潔,秀華金支。啾啾神龍,來介繁禧。于物司火,于方峙南。璇霄來下,羽衛毿毿。祠官祝釐,聯佩合簪。本支有衍,則百斯男。惟神之安,方解羽鑾。赤旂霞曳,從以炎官。居歆嘉薦,肸蚃靈壇。神之格矣,民訖多盤。
月入柴門夜色新,坐堅談壘足佳賓。誰云老子興不淺,政恐元規塵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