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樓 晚至玉帶橋行散,倚欄照水,悢然有懷
丁字水,渺渺下前溪。芳樹外,斷虹垂。青山盡在欄桿北,柳花吹度女墻西。悄無言,溪上思,有誰知。
殘照里、單衣閑佇立,剪不斷、天涯芳草碧,臨曲岸,俯清漪。風前曾記人如玉,鏡中已是鬢成絲。洗塵容,歸舊隱,是何時。
丁字水,渺渺下前溪。芳樹外,斷虹垂。青山盡在欄桿北,柳花吹度女墻西。悄無言,溪上思,有誰知。
殘照里、單衣閑佇立,剪不斷、天涯芳草碧,臨曲岸,俯清漪。風前曾記人如玉,鏡中已是鬢成絲。洗塵容,歸舊隱,是何時。
丁字形狀的水流,渺渺地向下流入前溪。在芬芳的樹木之外,一段彩虹垂掛天際。青山全在欄桿的北面,柳花飄飛到女墻西邊。我靜靜地不發一言,在溪邊思索,這份心思有誰能知曉呢。在夕陽殘照里,我穿著單衣悠閑地佇立著,那如天涯芳草般的愁緒剪也剪不斷。我靠近曲折的岸邊,俯身看著清澈的漣漪。還記得從前在風前,那人如美玉般美好,可如今鏡中的自己已是兩鬢斑白。洗凈這塵世的面容,回歸舊日的隱居生活,到底要等到什么時候呢。
丁字水:形狀如丁字的水流。
斷虹:一段彩虹。
女墻:城墻上的矮墻。
殘照:夕陽的余暉。
清漪:清澈的漣漪。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詞中可以推測,詩人在一個傍晚來到玉帶橋散步,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色,觸景生情,回憶起往昔,感慨時光易逝,從而寫下此詞。當時可能處于一種對現實生活有所倦怠,渴望回歸寧靜生活的心境。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時光流逝的感慨和歸隱之愿。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將自然之景與個人情感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和較高的藝術表達能力。
碧嶂孤云冉冉歸,解攜情緒異常時。馀生歲月能多少,此別應難約后期。
憶昔荊州屢過從,當時心已慕冥鴻。渚宮禪伯唐齊己,淮甸詩豪宋惠崇。
老格疏閒松倚澗,清談瀟灑坐生風。史官若覓高僧事,莫把名參伎術中。
日晚宜春暮,風軟上林朝。對酒近初節,開樓蕩夜嬌。 石橋通小澗,竹路上青霄。持底誰見許,長愁成細腰。
過客能言隔歲兵。連村遮戍壘,斷人行。飛輪沖暝試春程。回風起,猶帶戰塵腥。 日落野煙生。荒螢三四點,淡于星。叫群創雁不成聲。無人管,收汝淚縱橫。
野水斜橋又一時,愁心空訴故鷗知。凄迷南郭垂鞭過,清苦西峰側帽窺。 新雪涕,舊弦詩,愔愔門館蝶來稀。紅萸白菊渾無恙,只是風前有所思。
春暝鉤簾,柳條西北輕云蔽。博勞千囀不成晴,煙約游絲墜。狼藉繁櫻刬地。傍樓陰、東風又起。千紅沈損,鵯鵊聲中,殘陽誰系。 容易消凝,楚蘭多少傷心事。等閒尋到酒邊來,滴滴滄洲淚。袖手危闌獨倚。翠蓬翻、冥冥海氣。魚龍風惡,半折芳馨,愁心難寄。
近黃昏、悄無風雨,蠻春安穩歸了。悤悤染柳熏桃過,贏得錦箋悽調。休重惱。問百五韶光,醞造愁多少。新顰舊笑。有拆繡池臺,迷林鶯燕,裝綴半殘稿。 流波語,飄送紅英最好。西園沈恨先掃。天涯別有憑闌意,除是杜鵑能道歸太早。何不待倚簾,人共東風老。消凝滿抱。恁秉燭呼尊,綠成陰矣,誰與玉山倒。
客里情懷不自如,夜深來訪子云居。 挑燈細按新翻曲,拂案同看舊架書。 梧葉敲風蛩砌冷,菊香銷雨鶴庭虛。 相逢且與開眉笑,莫遣吟邊酒琖疏。
眾草穿沙芳色齊,蹋莎行草過春溪。 閑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頭云卻低。
華發青燈共一船,聞雞獨起看龍泉。 風云未遂平生志,慚愧周瑜長十年。
棹女飾銀鉤,新妝下翠樓。霜絲青桂楫,蘭枻紫霞舟。 水落金陵曙,風起洞庭秋。扣船過曲浦,飛帆越回流。 影入桃花浪,香飄杜若洲。洲長殊未返,蕭散云霞晚。 日下大江平,煙生歸岸遠。岸遠聞潮波,爭途游戲多。 因聲趙津女,來聽采菱歌。
於穆清廟,肅雍嚴祀。合福受釐,介以繁祉。
余讀書馬跡鄉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嘗心欲至焉,無與偕,弗果。遂一日奮然獨往,攀藤葛而上,意銳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復進,益上,則澗水縱橫草間,微徑如煙縷,詰屈交錯出,惑不可辨識。又益前,聞虛響振動,顧視來者無一人,益荒涼怪栗,余心動,欲止者屢矣。然終不釋,鼓勇益前,遂陟其巔。至則空曠寥廓,目窮無際,自近及遠,洼者隆者,布者摶者,迤者峙者,環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來相御者,吾身之所未歷,左右望而萬有皆貢其狀,畢效于吾前。 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遼遠殊絕之境,非先蔽志而獨決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懼而止者,有能詣其極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嘆余向之倦而惑且懼者之幾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筆而記之。
淚痕如線。轉自羞人見。萬福郎前聲一喚。那不柔腸寸斷。
征帆恰遇長風。霎時分手西東。恨不將身化石,填他江上青峰。
繡幃睡起倚香篝。鏡光浮。翠云流。向午懨懨,猶自怯梳頭。
廿四番風吹欲盡,花縱好,為誰留。
背人獨上最高樓。捲簾鉤。黯凝眸。信道垂楊,難系是孤舟。
渺渺關山煙水外,芳草路,織成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