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蕭關望臨洮
玉關西路出臨洮,風卷邊沙入馬毛。
寺寺院中無竹樹,家家壁上有弓刀。
惟憐戰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
日暮獨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樓高。
玉關西路出臨洮,風卷邊沙入馬毛。
寺寺院中無竹樹,家家壁上有弓刀。
惟憐戰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
日暮獨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樓高。
從玉門關往西可到臨洮,狂風卷著邊塞的沙塵撲入馬毛。座座寺院里沒有竹樹,家家戶戶墻壁上掛著弓刀。只憐惜戰士們身披金甲,不看重游人們身著白袍。黃昏時獨自在秋色里吟詩,放眼平原看到戍樓高高。
蕭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臨洮:今甘肅岷縣,唐時為邊防要地。
玉關: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北。
憐:憐惜。
尚:看重。
此詩創作于唐朝,當時邊疆戰事頻繁,臨洮是重要的軍事防線。詩人可能在游歷邊塞時,從蕭關眺望臨洮,看到邊塞的景象和戰士的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邊塞風光和戰士生活,突出了邊塞的荒涼與緊張。其特點是通過環境描寫和對比手法展現生活場景。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唐代邊塞生活的佳作之一。
古鑒含靈氣象和,蛟龍盤鼻護金波。
隱山道士未曾識,世間縱有應難比,十斛明珠酬未多。
舊房西壁畫支公,
昨暮今晨色不同。
遠客閑心無處所,
獨添香火望虛空。
何響與天通,瑤箏掛望中。
彩弦非觸指,錦瑟忽聞風。
雁柱虛連勢,鸞歌且墜空。
夜和霜擊磬,晴引鳳歸桐。
幽咽誰生怨,清泠自匪躬。
秦姬收寶匣,搔首不成功。
吏散重門印不開,
玉琴招鶴舞裴回。
野人為此多東望,
云雨仍從海上來。
滿山雨色應難見,
隔澗經聲又不聞。
紫閣夜深多入定,
石臺誰為掃秋云。
五鳳樓南望洛陽,龍門回合抱蒼蒼。
受朝前殿云霞暖,
東人猶憶時巡禮,愿覲元和日月光。
歸臺新柱史,辭府舊英髦。
勸酒蓮幕貴,望塵驄馬高。
詩情分繡段,劍彩拂霜毫。
此舉關風化,誰云別恨勞。
越女芙蓉妝,浣紗清淺水。
忽驚春心曉,不敢思君子。
君子縱我思,寧來浣溪里。
白露沾衣隋主宮,云亭月館楚淮東。
盤龍樓艦浮冤水,
傷心近似驪山路,陵樹無根秋草中。
喔喔雞鳴曉,蕭蕭馬辭櫪。草草名利區,居人少于客。
生期三萬日,童耄半虛擲。修短命半中,憂歡復相敵。
朝提黃金爵,暮造青松宅。來往日相悲,北邙田土窄。
峨峨西天岳,錦繡明翠壁。中有不死鄉,千年無人跡。
心期周太子,下馬拜虛碧。鶴駕如可從,他年執煙策。
星出方問宿,睡眼始朦朧。天光見地色,上路車幢幢。
時物既老大,眾山何枯空。青冥見古柏,寥朗聞疏鴻。
獨步天地間,無因為君忠。白毛尋人憂,生此頭發中。
躍馬非壯歲,報恩無高功。斯言化為火,日夜焚深衷。
素女結念飛天行,白玉參差鳳凰聲,天仙借女雙翅猛。五燈繞身生,入煙去無影。
三清弄玉秦公女,嫁得天上人。瓊簫碧月喚朱雀
姓丁黃鶴遼東去,
客倩仙翁海上人。
聞道姓名多改變,
只今偕是圣朝臣。
憶向郊壇望武皇,
九軍旗帳下南方。
六龍日馭天行健,
至今滿耳簫韶曲,
徒羨瑤池舞鳳凰。
楚客秋更悲,皇皇無聲地。
時無無事人,我命與身異。
良時如飛鳥,回掌成故事。
蹉跎秋定還,凝冽堅冰至。
人生不期老,華發誰能避。
感此惜壯年,壯年少為貴。
我生雖努力,榮途難自致。
徒為擊角歌,且慚雕劍字。
吾師罕言命,感激潛傷思。
云木疏黃秋滿川,
茱萸風里一尊前。
幾回為客逢佳節,
古來醉樂皆難得,
留取窮通付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