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文理
昔我艱虞日,于君邂逅歡。
相看羨玉樹,遂擬托金蘭。
歲月分攜久,江湖聚晤難。
喜聞嘉政滿,薦剡出臺端。
入覲初相見,升除遽不留。
還尋江左路,問買浙西舟。
桑梓歸應蚤,莼鱸到及秋。
佇聞寬恤治,為解別離愁。
昔我艱虞日,于君邂逅歡。
相看羨玉樹,遂擬托金蘭。
歲月分攜久,江湖聚晤難。
喜聞嘉政滿,薦剡出臺端。
入覲初相見,升除遽不留。
還尋江左路,問買浙西舟。
桑梓歸應蚤,莼鱸到及秋。
佇聞寬恤治,為解別離愁。
過去我在艱難憂患的日子里,與您偶然相遇,結下歡樂的情誼。彼此相看,羨慕您如玉樹般出眾,于是結為生死之交。歲月流逝,我們分離已久,江湖漂泊相聚艱難。喜聞您政績圓滿,被臺省推薦。入朝謁見初次相見,升遷授職卻很快不留。您將重尋江東舊路,詢問購買前往浙西的行舟。回到故鄉應趁早,品嘗莼鱸美味正及秋。我將靜候您寬厚仁愛的治理,以此消解離別的愁緒。
艱虞:艱難憂患。
玉樹:比喻人才出眾,風度瀟灑。
金蘭:《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后指堅固的友情。
分攜:分離。
嘉政滿:良好的政績任滿。
薦剡(yǎn):推薦的文書,剡指削牘寫薦書。
入覲(jìn):入朝謁見皇帝。
升除:升遷授職。
江左:江東,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
桑梓:代指故鄉,因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樹、梓樹。
莼鱸:用晉張翰“莼鱸之思”典故,指思鄉之情。
寬恤治:寬厚仁愛、體恤民情的治理。
此詩應為袁文理任滿歸鄉時所作。詩中“嘉政滿,薦剡出臺端”“入覲初相見,升除遽不留”等句,表明袁文理因政績突出被推薦入朝,后又離京歸鄉。作者與袁文理有舊交,在其歸鄉之際賦詩贈別,既敘舊情,又寄期望。
全詩圍繞“送別”展開,通過回憶往昔相交之歡、感慨分離之苦、贊賞政績之優、祝福歸鄉之樂,最終以“寬恤治”收束,既體現深厚友情,又展現對友人治理才能的信任與期待,是一首情感真摯、內容充實的送別詩。
雨洗乾坤凈,恩沾品物新。俯觀寰海內,無復皺眉人。
塞翁帶雞至,啁哳塞垣深。喚醒征人夢,遙思君子心。霜寒秋草短,月落曉星沉。擬促劉琨輩,相同舞劍吟。
炎歊不可居,起濯風露里。解佩欲遺誰,盈盈涉秋水。
彤云旖旎霏祥光,蘭椒沃壁含璚芳。流蘇裊裊開洞房,晚波繡燭搖鴛鴦。鴛鴦雙飛情宛轉,紫帶垂螭覺螭緩。綠膏照粉玉缸斜,瑤鴨融春翠云暖。海綃落枕夜何如,美人笑擲雙明珠。巫云朝斂金釵溜,不恨巫云恨花漏。
歲旱連春與俗憂,忽興嘉雨遍群州。郊禾薿薿青如積,宮瓦差差翠欲流。良弼為霖辜宿望,神僧作霧應精求。西成喜有登年候,況此新晴見麥秋。
搗衣向中宵,銀河月色饒。處處砧聲急,家家戍卒遙。戍卒遙,幾千里,霜砧續斷聲不已。展轉孤衾夢未成,風送愁聲入人耳。閨情感此淚雙落,明月流輝照沙漠。寒衣寄得到邊城,朔雪苦寒衣正薄。
老柳當門翠十尋,桑麻一曲窈然深。蒼苔滿地無人掃,只有酴醾一架陰。
蕭然一室近南山,五柳春風盡日閒。歸去有辭傳信史,至今清節在人間。
策杖臨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靜,途隨曲澗迷。漸覺心神逸,俄看云霧低。莫怪人題樹,祗為賞幽棲。
夫椒山前孤草亭,水風吹月秋冥冥。客來鶴去主人返,七十二峰湖上青。
踉蹌士女欲填郛,充耳歡聲卻似無。坐把小車書卒讀,眾中不解肖嵩呼。
移尊磐石坐莓苔,暗覺秋聲竹里來。大澤煙消賓雁度,空山木落斷猿哀。衣沾玉露纖羅換,簾卷金風爽氣開。漸喜迎涼蘇病骨,莫驚搖落詠悲哉。
朱樓日暖小桃紅,今日蛾眉畫不同。落盡春光君不見,倚闌空自待東風。
西還只履已多年,一派曹溪有正傳。涌出上方為寶所,飛來小朵落青天。獻珠龍去長聽法,合掌狐來或問禪。麈尾暫停云外錫,袈裟又上月中船。松華餅試清明后,石鼎茶分谷雨前。無計可留支遁馬,有詩須寄薛濤箋。
河岳英靈指掌間,忍教墜緒轉夷蠻。汪茫北海能容水,詼達東方不侍班。說項十年慚鼠璞,攜詩萬卷補嫏環。風前剩我成新句,一片蓁蕪誰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