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臺夜坐二首
故鄉乃有此叢林,下板何妨著寂音。永與世遺他日志,尚嫌山淺暮年心。凍云未放僧窗曉,折竹方知夜雪深。琢句自應清似玉,更宜坡字硬黃臨。
歲晚山深過客稀,一燈清坐夜同誰。滴階寒響雪消后,通火活紅灰陷時。斂目舊游真可數,蓋棺前事尚難知。古今不隔諸緣凈,畫出巖中道者詩。
故鄉乃有此叢林,下板何妨著寂音。永與世遺他日志,尚嫌山淺暮年心。凍云未放僧窗曉,折竹方知夜雪深。琢句自應清似玉,更宜坡字硬黃臨。
歲晚山深過客稀,一燈清坐夜同誰。滴階寒響雪消后,通火活紅灰陷時。斂目舊游真可數,蓋棺前事尚難知。古今不隔諸緣凈,畫出巖中道者詩。
第一首:故鄉竟有這樣幽深的叢林,放下木板不妨礙傳來寂靜的禪音。我早有他日遠離世俗的志向,只嫌這山還不夠深,難遂我暮年隱逸之心。陰云未散,僧窗仍未破曉;折斷竹枝,才知昨夜雪落極深。雕琢詩句自應清潤如美玉,更適合臨摹蘇東坡剛勁的硬黃帖。第二首:歲末山深,過往行人稀少,一盞孤燈相伴,寒夜獨坐與誰共語?雪融后階前傳來清冷的滴水聲,爐中炭火正紅,灰燼漸陷時明滅。閉目回想舊日游歷,歷歷可數;縱使蓋棺,生前之事仍難盡知。古今相隔卻因諸緣清凈而相通,這意境恰似畫出了巖中道人的詩作。
叢林:佛教寺院的別稱,因僧眾和合共住如樹木叢集得名。
寂音:寂靜的禪修之境或靜穆的聲響。
世遺:與世俗隔絕。
凍云:凝結未散的陰云。
硬黃:用黃蠟涂過的硬紙,便于臨摹古人法帖。
歲晚:年末,歲暮。
通火:爐中燃燒的炭火。
斂目:閉目。
蓋棺:指人去世。
諸緣凈:各種因緣清凈無染。
道者:修道之人。
作者或為宋代隱者,暮年隱居深山寺院。冬夜靜坐時,觀雪聽竹、對燈思遠,觸景生情,借詩抒發遠離塵囂、靜修禪心的心境,亦暗含對人生的哲思。
兩首以“夜坐”為核心,通過深山、夜雪、孤燈等意象,展現暮年隱逸的生活狀態,融合自然之美與人生哲思,語言清潤,意境幽遠,是宋代山水禪意詩的典型之作。
湖南采蓮花,湖北采蓮葉。 回頭見郎來,低頭理雙楫。
不凋不榮,惟彼貞松。 勢高而險,屈節以恭。 葉張翠蓋,枝盤赤龍。 下有蔓草,幽陰蒙茸。 如何得生,勢近云峰。 仰其擢干,偃舉千重。 巍巍溪中,翠暈煙籠。 奇枝倒掛,徘徊變通。 下接凡木,和而不同。 以貴詩賦,君子之風。 風清匪歇,幽音凝空。
回首覽燕趙,春生兩河間。曠然馀萬里,際海不見山。 雨歇青林潤,煙空綠野閑。問鄉無處所,目送白云關。
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畫堂。鴛鴦裁錦袖,翡翠帖花黃。 歌響舞分行,艷色動流光。 庭際花微落,樓前漢已橫。金壺催夜盡,羅袖拂寒輕。 樂笑暢歡情,未半著天明。
冰花的皪冰蟾下。松煙竹霧溪橋夜。斜倚小峰巒。依依同歲寒。 生綃明粉墨。淺笑猶傾國。恰似野橋看。飄零只等閑。
山立翠屏開幾面。畫舸經行,蒲葺□□岸。想過溪門帆影轉。湖光忽作浮天遠。詩卷來時春晼晚。愁把釣游,佳處尋思遍。不許冷官人所賤。拘纏自嘆冰蠶繭。
袖劍飛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萬頃波光,岳陽樓上,一快披襟。 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鶯啼啼不盡,任燕語、語難通。這一點閑愁,十年不斷,惱亂春風。重來故人不見,但依然、楊柳小樓東。記得同題粉壁,而今壁破無蹤。 蘭皋新漲綠溶溶。流恨落花紅。念著破春衫,當時送別,燈下裁縫。相思謾然自苦,算云煙、過眼總成空。落日楚天無際,憑欄目送飛鴻。
輪奐半天上,勝概壓南樓。籌邊獨坐,豈欲登覽快雙眸。浪說胸吞云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百載一機會,人事恨悠悠。 騎黃鶴,賦鸚鵡,謾風流。岳王祠畔,楊柳煙鎖古今愁。整頓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為酬。杯酒不在手,雙鬢恐驚秋。
我腳驢腳,放過一著。 龐公笊籬,清平木杓。
南北聳層巒,錢塘夕照寒。故家原在此,今友起為官。
回首追談笑,從茲振羽翰。他年歸故里,我藉問臨安。
誰識虎頭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無路到公卿。蕭蕭茅屋下,白發老書生。 邂逅對床逢二妙,揮毫落紙堪驚。他年聯袂上蓬瀛。春風蓮燭影,莫問此時情。
回首覽燕趙,春生兩河間。曠然萬里馀,際海不見山。 雨歇青林潤,煙空綠野閑。問鄉何處所,目送白云還。
插天翠壁,排山雪浪,雄關險扼東溟。沙嶼布棋,飚輪測線,龍驤萬斛難經。笳鼓正連營。聽回潮夜半,添助軍聲。尚有樓船,鱟帆影里矗危旌。 追思燕頷勛名,問誰投健筆,更請長纓?警鶴唳空,狂魚舞月,邊愁暗入春城。玉帳坐談兵。有獞花壓酒,引劍風生。甚日炎洲洗甲,滄海濁波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