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祈雨官吏
官吏閔民旱,祈禱意頗敦。六月仍不雨,四野凈如髡。
呼前告官吏,恐未究其源。自從前歲澇,秋禾無一根。正賦不能入,兼之工役繁。政令如水火,徵求到雞豚。
今日賣其子,明日復鬻孫。子孫已賣盡,里胥還扣門。守令猶不知,況能達至尊。
人道良多舛,天心豈少恩。所貴修政事,及時救元元。愛人與節用,魯叟非空言。
官吏閔民旱,祈禱意頗敦。六月仍不雨,四野凈如髡。
呼前告官吏,恐未究其源。自從前歲澇,秋禾無一根。正賦不能入,兼之工役繁。政令如水火,徵求到雞豚。
今日賣其子,明日復鬻孫。子孫已賣盡,里胥還扣門。守令猶不知,況能達至尊。
人道良多舛,天心豈少恩。所貴修政事,及時救元元。愛人與節用,魯叟非空言。
官吏們憐憫百姓遭遇旱災,祈禱求雨的心意十分誠懇。六月了仍然沒有降雨,田野里光禿禿的像被剃了發一樣。我把官吏叫到跟前告誡:恐怕你們沒找到旱情的根源。自前年發生澇災,秋糧顆粒無收。法定賦稅都交不上,加上勞役又繁重。政令嚴苛如水火,連雞豬都被征收。今天賣兒,明天賣孫。子孫賣光了,差役還來扣門。地方官尚且不知情,更何談上報給皇帝。人間的苦難如此之多,上天難道缺少恩情?關鍵是要修明政治,及時拯救百姓。愛護百姓與節約用度,孔子的教導并非空話。
閔:同'憫',憐憫。
敦:誠懇。
髡(kūn):古代剃發之刑,此處形容田野因干旱無草木而光禿。
正賦:法定的賦稅。
里胥:鄉里的小吏。
元元:指百姓。
魯叟:指孔子,因孔子是魯國人。
此詩創作于作者關注民生的仕宦時期。當時地方遭遇旱災,官吏僅行祈雨之虛禮,卻未深究旱情背后的苛政根源。作者目睹百姓因賦稅、勞役陷入絕境,遂作此詩警示官吏應從修明政治入手解決民困。
全詩直指旱災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天,而在于苛政。通過揭露百姓'賣子鬻孫'的慘狀與官吏'祈禱'的表面功夫,批判吏治弊端,主張以'修政事''愛節用'救民,體現了民本思想與務實的政治觀。
天際亂山橫暮靄,水邊喬木起秋風。扁舟欲過聊停棹,明日京塵便不同。
恩沐賢關渥,名登桂籍榮。古田馳義勇,永福播仁聲。料院從優選,朝階即坦行。胡為成契闊,第爾哭銘旌。
力貴突。智貴卒。
白衣送酒東籬日,獨有南山在望中。典午淪亡徵士老,黃花無主怨西風。
日暮途長馬足忙,孤村高樹隱蒼茫。河聲直共秋聲吼,酒氣難澆夜氣涼。星漢依依低野店,旌旗黯黯動沙場。明朝早起呼童仆,料理征衫向故鄉。
臨際全機格調高,棒頭有眼辨秋毫。掃除狐兔家風峻,變化魚龍雷火燒。活人劍,殺人刀,倚天照雪利吹毛。一等令行滋味別,十分痛處是誰遭。
朱雀橋頭日未斜,逢君不道在京華。明朝又向江南去,一路看山直到家。
隼集龜開昭圣烈,龍蹲鳳跱肅神儀。尊儒敬業宏圖闡,緯武經文盛德施。
高安在南,分自豫章。重山復江,魚鳥之鄉。俗野不文,吏亦怠荒。禮失不知,習為舊常。于穆圣祖,宅神皇極。降鑒在下,子孫千億。羽衣玉佩,旗纛旄節。巍巍煌煌,秩祀萬國。如日在天,靡國不臨。筠雖小邦,其有不歆。東廡西向,誰昔營之。民昏不知,神以不懷。深山之間,野水之濱。禮樂聲明,孰見孰聞。祖廟之嚴,君臣則存。失而不圖,民以罔觀。毛侯始來,其則有意。匪民之愚,禮教實墜。章聞于朝,帝曰俞哉。弗改弗營,何以示民。九峰之杉,逍遙之楠。易直且修,弗斫而堪。新堂有嚴,四星在南。朝廷之儀,萬民所祗。
嫩綠成堆。朝來紅紫,都在莓苔。方見春來,又聞春去,暗里誰催。人生易老何哉。春去矣、秋風又來。何似云溪,長春日月,無去無歸。
午窗書困罷臨池,愛寫筼筜石上枝。高節豈容塵土混,苦心惟許雪霜知。光分汗簡魚蟲古,聲合仙竽鳳鳥遲。頭白鐘期相見晚,為君惆悵一題詩。
客舍蕭蕭獨坐時,憑誰相與話深知。半窗風雨勞虛夢,萬里云霄托后期。宮柳漸勻堤上綠,閣梅空結隴頭枝。故人莫訝書來晚,塞北春寒雁到遲。
懷刺禰生肯浪投,神交十載得同舟。游仙直踏青鸞背,采藥應窮紫海頭。丹灶東鄰猶伏火,琪花上界不知秋。羅浮夜半紅輪涌,攜爾同看外九洲。
宵來葉上飛胡蝶。蘭閨淺睡香痕濕。一霎夢中身。燈前假更真。曉鐘聲怎澀。雨促春歸急。惆悵送春心。愁人綠漸沉。
曾共西湖醉畫船,鏡天花雨憶鳴弦。清歌欲墜孤山月,浩氣真浮五色煙。東省身同將倦鳥,南都官是半閒仙。不堪明日河橋別,相對秋堂畫燭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