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池彭母挽詩
七十人間世,婺居四十馀。冰霜明婦節,燈火課兒書。堂掩春暉暗,烏啼夜月虛。白頭游子淚,和血灑衣裾。
誰不為孀婦,風霜苦自持。人情易衰薄,親戚厭□婺。舊篋藏遺簡,寒機理斷絲。百年池上月,曾照育孤時。
七十人間世,婺居四十馀。冰霜明婦節,燈火課兒書。堂掩春暉暗,烏啼夜月虛。白頭游子淚,和血灑衣裾。
誰不為孀婦,風霜苦自持。人情易衰薄,親戚厭□婺。舊篋藏遺簡,寒機理斷絲。百年池上月,曾照育孤時。
彭母在人間度過七十春秋,守寡獨居已有四十余載。冰霜般的高潔彰顯著她的婦德,深夜燈火下她督促兒子讀書。廳堂里失去了母愛的溫暖而暗淡,烏鴉啼叫中夜月顯得格外空寂。白發游子的淚水,混著血淚灑在衣襟上。誰沒有做過寡婦?她在風霜中獨自堅強。人情容易變得淡薄,親戚也嫌棄這守寡的婦人。舊箱中珍藏著過去的書信,寒冷的織機前她理著斷了的絲線。月池上的明月歷經百年,曾見證她養育孤兒的艱難歲月。
婺居:指寡婦獨居,婺女星代指寡婦。
冰霜:比喻堅貞的節操。
課兒書:督促兒子讀書學習。
春暉:借孟郊《游子吟》中“報得三春暉”意,代指母親的慈愛。
遺簡:遺留的書信或文稿。
寒機:寒冷中的織機,代指艱辛的紡織勞作。
池上月:指月池的月亮,點明彭母生活的具體環境。
此詩為悼念月池彭母而作。彭母七十歲辭世,守寡四十余年,一生堅貞守節、辛勞撫孤。詩人通過挽詩贊揚其節義,記錄其生平艱辛,表達對逝者的深切哀悼與敬意。
全詩緊扣“挽”字,以平實語言敘寫彭母守寡撫孤的一生,既突出其“冰霜”般的貞節與“燈火”“寒機”的辛勞,又暗含對人情淡薄的感慨,是一首情感真摯、人物刻畫鮮明的悼亡之作。
三年牢落荒江路。忍明日、輒帆去。冉冉年光真暗度。
江山無助,風波有險,不是留君處。
梅花萬里傷遲暮。驛使來時望佳句。我拚歸休心已許。
短篷孤棹,綠蓑青笠,穩泛瀟湘雨。
今秋仲月逢馀閏。月姊重來風露靜。未勞玉斧整蟾宮,又見冰輪浮桂影。
尋常經歲睽佳景。閱月那知還賞詠。庾樓江闊碧天高,遙想飛觴清夜永。
坤元載物,陽樂發生。播殖資始,品匯咸亨。 列俎棋布,方壇砥平。神歆禋祀,后德惟明。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年年洛陽陌,花鳥弄歸人。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