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俞少孟覓橘
憶昔為農近石田
年年為橘走霜天
大踰三寸曾何直
裁得開元斗米錢
憶昔為農近石田
年年為橘走霜天
大踰三寸曾何直
裁得開元斗米錢
回憶過去當農民時,住在靠近多石田地的地方,每年為了收橘子都要在霜寒的天氣里忙碌。橘子大過三寸又能有什么價值?只能換得開元年間一斗米的錢。
石田:多石的貧瘠田地,此處指種植柑橘的土地。
霜天:寒冷有霜的天氣,柑橘成熟多在秋季至初冬,故言‘霜天’。
踰(yú):同‘逾’,超過。
曾何直:曾,語氣助詞,加強反問;直,通‘值’,價值。
裁:通‘才’,僅僅。
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此處代指物價平穩的時期。
此詩為詩人向友人俞少孟求橘時所作,通過回憶早年務農種橘的經歷,委婉表達求橘之意。背景或為詩人早年有務農經歷,故能以親身感受寫種橘之不易。
全詩以回憶種橘往事為核心,通過具體場景的描寫,展現農事艱辛與果實價值的不對等,語言平實而情感真摯,是一首反映生活細節的小品詩。
瑤階步步整金蓮,密語低聲訴上天。羅帕捧來酬醮禮,金釵施盡當香錢。
一夜奇花吐海涯,洪纖群卉不須誇。始知仙侶滂沱雨,不長人間滟冶花。
前舟及彭城,后舟過豐沛。河冰堅無聲,相隔兩舍內。舍舟輕覓車,累日不得至。欲飛乏羽翼,欲渡安能濟。朝登柂樓望,林壑聳晴翠。山中幾陳跡,一一皆可喟。到今飛鳥盡,何以留淹滯。重懷眉山翁,文治今誰繼。
歙山群倚翠云梯,仰見長城堞雉齊。陸抗已聞羊祜德,伏波安受子陽稽。松堂夜色搖書幌,板屋寒更送鼓鼙。還憶肩輿舊游地,江東形勝似巴西。
杖策尋幽路欲迷,華鬘椎髻雜生黎。空階秋晚無霜葉,自把清詩竹上題。
馀曛難自駐,猶愛片時耽。晚景輝初旭,紅光暖翠嵐。波微猶爍爍,柳暗亦毿毿。試把黃昏頌,權當白墮甘。
爾去秦臺上,秦臺秋正繁。城深渤海郡,草歇樂陵原。蓬閣風云至,若華波浪翻。看君有道氣,早晚共騰騫。
不分委溝壑,上林安一枝。官隨年少后,拙負故人知。彝鼎終難就,簞瓢定不辭。故園方苦亂,去采羽山芝。
百日都無一日閑,暫閑如在補陀山。難將面目從師勘,且向潮音洞里還。
繡帳錦流蘇,畫閣金瑯珰。短機未成匹,愁隨秋夜長。綵鳳銜梭動纖體,萬葉千花勞素指。海枯石爛此心存,比翼相棲木連理。
行行自行行,性住步常輕。一往知何事,周遭空復情。鶴鳴還子和,魚樂果誰明。久矣忘渠我,何須辨濁清。
曠望天無際,能令客思醒。雨拖雙柱白,山抹半螺青。小酌扶吟嘯,孤帆破杳冥。如何未搖落,飛葉灑風汀。
涉世味何疏,師心道與俱。古風詩入律,遠景句成圖。一語中標的,千篇徒囁嚅。秋光照軒豁,我輩未囚拘。
朝來不耐埋頭坐。拋書擁被和衣臥。一陣腳鐐聲。又來同難人。笑中含眼淚。始識人間味。心與愿俱遙。何須忘脫梢。
有杯莫向前山舉,楚水吳云此地分。竹外誰家霜鶴唳,吟逋梅下昔曾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