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蠶絲
拾蠶蠶如指,出桑桑如掌。
一日三箔眠,交儂那得往。
大繭大如卵,小繭垂其腴。
三秋上織作,君看羅繡襦。
拾蠶蠶如指,出桑桑如掌。
一日三箔眠,交儂那得往。
大繭大如卵,小繭垂其腴。
三秋上織作,君看羅繡襦。
拾取蠶兒時,蠶兒像手指般纖細;蠶兒離桑時,桑葉已長得如手掌般寬大。蠶兒一天要多次在蠶箔上休眠,這讓我如何能夠離開?大繭如同鳥卵般大小,小繭垂掛著肥碩的身姿。到了秋季開始紡織勞作,你看那用羅紗繡成的精美短衣。
箔(bó):蠶箔,養(yǎng)蠶用的竹席或竹篩。
交:通“教”,讓、使。儂(nóng):吳語方言,我。
腴(yú):豐滿、肥碩。
三秋:秋季,這里指農(nóng)歷七、八、九月,秋季是紡織的季節(jié)。
羅繡襦(rú):用羅紗繡制的短上衣,羅是一種輕薄透氣的絲織物。
《作蠶絲》屬南朝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約產(chǎn)生于南朝宋、齊時期。江南地區(qū)氣候適宜桑蠶生長,蠶桑業(yè)是當時重要的經(jīng)濟活動。此詩反映了民間女子參與養(yǎng)蠶、織作的日常,是南朝民歌中少見的直接描寫生產(chǎn)勞動的作品。
全詩以蠶桑生產(chǎn)流程為線索,從養(yǎng)蠶、結(jié)繭到紡織成衣,真實記錄了南朝江南蠶桑業(yè)的細節(jié)。語言通俗,畫面鮮活,既展現(xiàn)勞動的艱辛,又暗含對勞動成果的喜悅,是研究當時社會生產(chǎn)與民俗的重要文學資料。
窮達天應與,人間事莫論。
微官長似客,遠縣豈勝村。
竟日多無食,連宵不閉門。
齋心調(diào)筆硯,唯寫五千言。
門外青山路,因循自不歸。
養(yǎng)生宜縣僻,說品喜官微。
凈愛山僧飯,閑披野客衣。
誰憐幽谷鳥,不解入城飛。
罷草王言星歲久,嵩高山色日相親。
蕭條雨夜吟連曉,撩亂花時看盡春。
此世逍遙應獨得,古來閑散有誰鄰。
林中長老呼居士,天下書生仰達人。
酒挈數(shù)瓶杯亦闊,詩成千首語皆新。
綸闈竝命誠宜賀,不念衰年寄上頻。
野性多疎惰,幽棲更稱情。
獨行看影笑,閑坐弄琴聲。
嬾拜腰肢硬,慵趨禮樂生。
業(yè)文隨日遣,不是為求名。
自君離海上,垂釣更何人。
獨宿空堂雨,閑行九陌塵。
避時曾變姓,救難似嫌身。
何處相期宿,咸陽酒市春。
一官無限日,愁悶欲何如。
掃舍驚巢燕,尋方落壁魚。
從僧乞凈水,憑客報閑書。
白發(fā)誰能鑷,年來四十余。
三十年來天下名,銜恩東守闔閭城。
初經(jīng)咸谷眠山驛,漸入梁園問水程。
霽日滿江寒浪靜,春風遶郭白蘋生。
虎丘野寺吳中少,誰伴吟詩月里行。
生計甘寥落,高名愧自由。
慣無身外事,不信世間愁。
好酒盈桮酌,閑詩任筆酬。
涼風從入戶,云水更宜秋。
朝朝門不閉,長似在山時。
賓客抽書讀,兒童斫竹騎。
久貧還易老,多病嬾能醫(yī)。
道友應相怪,休官日已遲。
州城全是故吳宮,香徑難尋古蘚中。
云水計程千里遠,軒車送別九衢空。
鶴聲高下聽無盡,潮色朝昏望不同。
太守吟詩人自理,小齋閑臥白蘋風。
拙直難和洽,從人笑掩關(guān)。
不能行戶外,寧解走塵間。
被酒長酣思,無愁可上顏。
何言歸去事,著處是青山。
蕭蕭一畝宮,種菊十余叢。
采摘和芳露,封題寄病翁。
熟宜茶鼎里,飡稱石甌中。
香潔將何比,從來味不同。
戚戚常無思,循資格上官。
閑人得事晚,常骨覓仙難。
醉臥疑身病,貧居覺道寬。
新詩久不寫,自算少人看。
冬日誠可愛,不如夜漏多。幸君霜露里,車馬犯寒過。
學耕不逢年,稂莠敗黍禾。豈唯親賓散,鳥鼠移巢窠。
獨見青松心,凌霜庇柔蘿。壯日賤若此,留恩意如何。
因憶古丈夫,一言重山河。臨風彈楚劒,為子奏燕歌。
上國羞長選,戎裝貴所從。
山田依法種,兵食及時供。
水氣詩書軟,嵐煙筆硯濃。
幾時無事擾,相見得從容。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