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潛道中呈元八處士
苕水灘行淺,潛州路漸深。
參差遠岫色,迢遞野人心。
凍澗冰難釋,秋山日易陰。
不知天目下,何處是云林。
苕水灘行淺,潛州路漸深。
參差遠岫色,迢遞野人心。
凍澗冰難釋,秋山日易陰。
不知天目下,何處是云林。
苕溪的水淺,船在灘上緩緩前行,前往潛州的路漸漸深入。遠處山巒的顏色參差不齊,那遙遠的地方正契合隱士的心意。冰凍的山澗,堅冰難以融化,秋日的山巒,天色容易變陰。不知道在天目山下,哪里才是那云霧繚繞的山林。
于潛:古縣名,在今浙江臨安西。元八處士:作者友人。
苕水:即苕溪,在今浙江境內。
潛州:即于潛縣。
參差:高低不齊的樣子。遠岫:遠處的山巒。
迢遞:遙遠。野人:指隱士。
天目:山名,在今浙江臨安西北。
云林:云霧繚繞的山林,常指隱居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在前往于潛的途中,看到沿途的山水景色,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贈給友人元八處士,可能當時詩人心境較為閑適,且對隱居生活有所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語寫情語。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力。
秋水成河灌百川,濠梁何必更觀泉。欲知無限逍遙意,總在南華第一篇。
絳樹彤云戶半開,守花童子怪人來。青牛臥地吃瓊草,知道先生朝未回。
萬頃太湖上,朝暮浸寒光。吳王去后,臺榭千古鎖悲涼。誰信蓬山仙子,天與經綸才器,等閑厭名韁。斂翼下霄漢,雅意在滄浪。晚秋里,煙寂靜,雨微涼。危亭好景,佳樹修竹繞回塘。不用移舟酌酒,自有青山淥水,掩映似瀟湘。莫問平生意,別有好思量。
瓊樓幾間。瑤徽幾彈。覓花聲繞回闌。悄微聞佩環。簾櫳晝閑。爐薰晝殘。午風搖曳屏山。露裙紅一班。
肥遁人家,對東南萬里、鯨海橫碧。蘭苑芝田,暖香風送,不滅鳳城春色。壽松徑里。綠茵嫩□紋如織。又還是。鶴詔乍回,猶聽九霄唳。天教賦我、此段嘉期,寸心澄寂、百慮蠲息。向閑中、呼童煮茗,玉甌輕泛浪花白,神爽氣和何有隔。況真常道,時時默運玄功,湛然無為,澹然自得。
翻風弄日翠依依,逐歲春妍故不違。映渚不隨流水去,臨岐常送玉驄歸。臺城堤上無興廢,陶令門前有是非。莫向笛聲怨憔悴,好隨煙叟上魚磯。
秋風荏苒汎晴光,處處村村帶夕陽。一段深情誰得似,故知輞口味應長。
四海車書已混同,萬年歷數帝王功。山川草木知多少,總在風云雨露中。曾瞻日月御階明,豈有風霜嶺徼清。只好南山對春雨,老農擊壤頌升平。偶從江海踏星楂,萬里逢春正憶家。唯有君恩深似雨,東風草色滿天涯。又看庭草換年華,最憶癡兒未到家。白發倚門望春信,好風開遍杏桃花。
柳陰濃,花徑短。明滅霓燈,隱約弦歌遠。小坐庭園憐夜暖。雨后殘珠,暗濕攀枝腕。冷芳心,迷倦眼。綠綺紅簫,爭譜閒恩怨。掩醉冰蟾銜夢斷。密葉吟風,翻惹蟬聲亂。
半載聯鑣駐帝京,都門一別又分行。海波遙挹南天轉,閩樹高連西塞橫。旅店夜燈孤照影,驛梅寒雨暗流聲。八閩三晉皆王土,共詠甘棠萬古情。
二十馀年薄宦身,投簪方許作游人。春空白鳥來無際,曉霧青山出未勻。閒坐水邊飛酒盞,遠從亭上振衣塵。沙橋野店東風里,柳眼相窺一最真。
孤月照煙風滿汀,碧溪流水聲泠泠。玉龍夜半睡清淺,啼殺翠禽呼不醒。
欲剸蛟龍試莫干,東南天地洞庭寬。鄭虔早被才名誤,晁錯終期社稷安。年老青燈徒自苦,時危朱紱為誰歡。直詞照雪慚高誼,排悶裁詩淚點寒。
孰謂弟無子,兄子為后與子同。孰謂天有知,三子夭以殤,無后翻在躬。嗟而克明,為子克子兄克兄。吳人至今傳,為吏公且平。嗟而克明,葬以一命服,祭以五鼎烹。有子官度支,出典邦國刑,鐵冠白筆紆銀青。過家上冢泣,所生以三尺。孫嗣宗祊,謂天無知,天竟有知,嗟克明。
石洞沙溪二十年,向明杭日夜朝天。白礬煙盡水銀冷,不覺小龍床下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