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中偶讀元次山西陽城之詩追憶舊游擬作四首 其四 三里村
去城三里遙,亦無客來往。
本是老農家,荷鋤非勉強。
既喜兒童愚,又見桑麻長。
早晚酒一壺,自歌還自賞。
去城三里遙,亦無客來往。
本是老農家,荷鋤非勉強。
既喜兒童愚,又見桑麻長。
早晚酒一壺,自歌還自賞。
距離縣城僅有三里之遙,這里也沒有客人往來。本是老農居住的房舍,扛著鋤頭勞作并非勉強之事。既喜愛孩童的天真單純,又看見桑樹麻田生長茂盛。早晚各飲上一壺酒,自己放聲歌唱自我欣賞。
荷鋤:荷,扛、擔;荷鋤即扛著鋤頭,指從事農事勞作。
桑麻:桑樹與麻,代指田園農事,是傳統農耕生活的典型意象。
早晚:此處指每日的早晚時分,強調日常生活的規律性。
自歌自賞:自己歌唱、自我欣賞,體現閑適自得的生活狀態。
詩人旅途偶讀元結(次山)描寫山西陽城的詩作,追憶往昔游歷經歷,遂模仿其風格創作此詩。詩中或反映詩人對田園舊游的懷念,以及對遠離紛擾、閑適生活的向往。
此詩以簡潔語言描繪三里村農家生活,展現田園的寧靜與自得,情感真摯,語言質樸,是一首表達對田園生活向往的抒情小詩。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浦問樵夫。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古鎮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巡邊使客行應早,每待平安火到來。
鳳林關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雙雙紅淚墮,度日暗中啼。
雁出居延北,人猶遼海西。
向燈垂玉枕,對月灑金閨。
不惜羅衣濕,惟愁歸意迷。
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長江萬里流。鄉國不知何處是,云山漫漫使人愁。
楊柳千尋色,桃花一苑芳。風吹入簾里,惟有惹衣香。
看朱成碧思紛紛,
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
開箱驗取石榴裙。
坐對銀釭曉,停留玉箸痕。
君門常不見,無處謝前恩。
海浪恬丹徼,
邊塵靖黑山。
從今萬里外,
不復鎮蕭關。
欲使傳消息,空書意不任。
寄君明月鏡,偏照故人心。
熱戲爭心劇火燒,
銅槌暗執不相饒。
上皇失喜寧王笑,
百尺幢竿果動搖。
香氣傳空滿,妝花映薄紅。
歌聲天仗外,舞態御樓中。
漢家宮里柳如絲,
上苑桃花連碧池。
圣壽已傳千歲酒,
天文更賞百僚詩。
搗麝成塵香不滅,拗蓮作寸絲難絕。
紅淚文姬洛水春,舊臣頭鬢霜華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萬古春歸夢不歸
正抽碧線繡紅羅,
忽聽黃鶯斂翠蛾。
秋思冬愁春恨望,
大都不得意時多。
管急絲繁拍漸稠,
綠腰宛轉曲終頭。
誠知樂世聲聲樂,
老病人聽未免愁。
歌聲扇里出,妝影扇中輕。未能令掩笑,何處欲鄣聲。
知音自不惑,得念是分明。莫見雙嚬斂,疑人含笑情。
佳人靚晚妝,清唱動蘭房。影入含風扇,聲飛照日梁。
嬌嚬眉際斂,逸韻口中香。自有橫陳分,應憐秋夜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