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良鄉道中讀子珍寄書,悢然有懷,為成是解
斷雁寫秋光。遠寄明珰。小篷聽水幾回腸。不料玉鞭殘照里,我亦凄涼。
牽馬上河梁。官柳微霜。回波中有淚千行。便作胥潮流入海,直到錢唐。
斷雁寫秋光。遠寄明珰。小篷聽水幾回腸。不料玉鞭殘照里,我亦凄涼。
牽馬上河梁。官柳微霜。回波中有淚千行。便作胥潮流入海,直到錢唐。
失群的孤雁掠過,似在書寫秋光。遠方寄來明珰信物。在小船篷里聽著水聲,幾次讓人心腸寸斷。沒想到在殘陽映照下手持玉鞭的我,此刻也如此凄涼。牽著馬走上河橋,官道邊的柳樹已覆微霜。河水中的回波里,仿佛有千行淚水。就讓這淚水化作伍子胥的江潮,流入大海,一直到達錢塘。
斷雁:失群的孤雁,常喻漂泊無依。
明珰:用珠玉制成的耳飾,此處代指珍貴的信物或書信。
小篷:小船的船篷,指旅途所乘的舟船。
玉鞭:裝飾華美的馬鞭,代指旅途行裝。
河梁:河上的橋梁,古詩中常與離別相關。
官柳:官道旁的柳樹,多含旅途蕭瑟之意。
胥潮:指伍子胥傳說,相傳其死后化為錢塘江潮,此處借指洶涌的情感。
此詞為作者于良鄉(今北京房山區)旅途中,讀友人子珍書信后所作。秋景蕭瑟的旅途環境,觸發對友人的深切思念,結合自身漂泊的孤寂心境,遂成此篇以寄懷。
全詞以秋景為引,由讀信觸發情感,通過旅途見聞與細節描寫,將思念與孤寂交織,語言凝練,意象鮮明,是一首情感真摯的懷人之作。
橫逵縱徑平如水,無復沖泥防險人。儻使人心盡包叟,世間何向不通津。
連朝天欲雪,但見雨霏霏。若未檐珠綴,真疑柳絮飛。年豐欣有瑞,歲暮恤無衣。勿堵平安路,春溫早放歸。
河山破碎成三國,金粉迷離誤六朝。國粹已同敝帚棄,民膏盡向短檠消。流螢過眼驚飛電,吊蚓何心泣暗潮。淺土栽花根未穩,打頭風急又飄搖。
重輪宵犯畢,行雨旦浮空。細落疑含霧,斜飛覺帶風。濕槐仍足綠,沾桃更上紅。無由似玄豹,縱意坐山中。
月出如金盤,遙遙對城闕。照下千仞溪,波光隨滅沒。幽人抱長想,感此嘆玄發。三五喜正圓,二八旋又缺。如何共照人,使我容華歇。涉江采芙蓉,登山拾薇蕨。落葉委霜文,天長靡可越。
圣明恩愛重遐方,暫遣儒紳出玉堂。庭樹午陰思召伯,墻桃春色賀潘郎。奎纏夜列天機宿,擢典寅欽御墨香。深想藥籠無棄物,愿從東壁借容光。
懶入應門倦,驕從伏枕生。天殊縱吾病,客豈借時名。河岳愁中起,風塵意未平。所馀青眼在,惆悵為誰明。
東風輕騎去翩翩,王事驅馳念獨賢。奉詔昔曾煩陸賈,尋源今日得張騫。曉經虜部云連塞,寒宿穹廬雪滿氈。兩度玉門今始慣,殷勤德意在敷宣。
陸賈清談收百粵,衣冠曠代見忠良。秩宗首義車先裂,文苑連營陣亦亡。萬古江山皆易主,一朝簪紱自從王。何人搆斗紆傳檄,闔國身殲筑怨長。
木蘭山下陂水清,南洋北洋風日晴。慣乘舴艋中流穩,頗愛棠梨兩岸明。石塹沙堤回海勢,鵁鶄鸂鶒亂春聲。漫向云莊望莆口,更從壺頂看滄瀛。
聞道西南寇,猶多虎豹群。過秦應有論,諭蜀可無文。未返巴山使,空懸棧道軍。煩將父老意,歸報圣明君。
章江東下蔚如藍,客散離亭酒正酣。世事升沉寧有定,古人心跡但無慚。溫泉密邇纓堪濯,靈洞霏微藥可探。漫道隱君歸思逸,此禪還著海鷗參。
昨日花前酒太過,今朝怕見近流霞。不應辜負花枝去,且嗅清香倍飲茶。
海內咸推一著高,晴窗對局息塵勞。我非敗手煩饒子,恰似王師縱二毛。
天稟銀河一派清,藹然中外播休聲。金城方略今充國,斜谷規模舊孔明。屈久轡絲勤使指,再須班筍著宗英。九重側席親賢切,有詔西南起老成。幾載星軺惠漢關,埴培壽脈一分寬。數絲鶴鬢因民白,一片鷗心為國丹。綠野高風雖獨慕,黃花晚節正爭看。勛名麟閣清芬在,且伴松椿傲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