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周孝子二首 其二
一自仙游去不回,
徒令孝子有馀哀。
他年華表歸來后,
知是人間幾劫灰。
一自仙游去不回,
徒令孝子有馀哀。
他年華表歸來后,
知是人間幾劫灰。
自從父親仙逝一去不返,只留下孝子無盡的哀傷。他年若像丁令威化鶴歸臨華表之后,方知人間已歷經幾重劫灰變遷。
仙游:婉指去世,古人稱登仙而去,此處指周孝子的父親離世。
馀哀:不盡的哀傷,指孝子長久的悲痛。
華表:古代立于宮殿、陵墓前的石柱,此處化用丁令威化鶴歸鄉典故(《搜神后記》載丁令威學道成仙,化鶴歸遼東,停于華表)。
劫灰:佛教語,指劫火后的余灰,后指災難或時間流逝后的殘跡。
此詩為詩人贈予因喪父而守孝盡禮的周姓孝子所作,應作于周孝子喪父之后,以詩表達慰藉與對生命、時光的思考。
詩中通過喪親之痛的描寫與化鶴歸鄉典故,既抒孝子之悲,又嘆世事變遷,語言含蓄,意境深遠,體現對親情與生命的深刻體悟。
揚舲汎渺漫,秋氣逼尊寒。早餉炊煙合,人家漁網寬。波心插柳翠,石骨嵌楓丹。此夜冰輪色,千年水殿看。
一缽江南萬戶春,入廛須是住山人。朱門豈有嫌支遁,白社何妨狎許詢。易見鄉關他日夢,難辭師友此時身。秋風返棹經廬岳,為囑同門且耐貧。
掛席清江勝駕車,柳黃梅白雨晴初。不師鬼谷從衡術,獨善庖羲卜筮書。繞郭煙花春日麗,對床風雨夜窗虛。便郵頻把音書寄,莫待慈親暮倚閭。
弱齡抱高尚,遁跡棲丘園。胡為負鉛槧,遠涉湘水源。山水豈不佳,風氣良亦淳。況有二三子,晨夕共討論。寒暑未云易,迢遙下吳門。尺書昨夜至,眷眷道殷勤。矯首天一方,永念懷故人。江水日東流,無緣復西奔。惟應北風起,目送南飛云。
成都北望劍門開,聞道三郎自此回。今日經過又離亂,平原莽莽野鴉來。
尊前和雨唱陽關,紅燭熒熒照夜闌。酒醒夢回山月小,水云無際雁聲寒。
蛋殼竟能刻成畫,驚人絕技實堪欽。論功差勝屠龍術,可惜良工苦用心。
曉日都門鶯亂鳴,那堪把酒問歸程。天涯綠暗花將盡,沽口船高水正生。莫謂難兄傷別意,極知慈母慰深情。故鄉耆舊如相見,為道平安寄遠聲。
沿湖踏暮色,問月憶東坡。寥廓望無極,清光驀地多。風微波閃耀,影布樹扶疏。對景忽生慨,秋來又半過。
先朝學士長沙客,昔日行吟泗水濱。天上星辰游下界,江南草木識前身。幾封感慨危明主,萬里飄零老逐臣。玉宇瓊樓不歸去,石渠金馬是何人。
晨雞振翮鳴,出迥擅奇聲。蜀郡隨金馬,天津應玉衡。摧冠驗遠石,系火出連營。爭棲斜揭暮,解翼橫飛度。試飲淮南藥,翻上仙都樹。枝低且候潮,葉淺還承露。承露觸嚴霜,葉淺伺朝陽。猜群怯寶劍,勇戰出花場。當損黃金距,誰論白玉珰。長鳴逢晉帝,恃氣遇周王。流名說魯國,分影入陳倉。不復愁苻朗,猶能感孟嘗。
底事年年應候來,乾坤蕩掃凈氛埃。挽回一氣非無力,發育群生詎有胎。弱柳窺春開翠眼,落花飛雪點瑤臺。幾翻掠海沖歸雁,陣陣縱橫字字杯。
石鼓云樓天漢開,飛泉幾道白龍洄。探元笑入桃源路,黃葉千巖風雨來。
瘦島寒郊祇外臣,先生俊逸更清新。勸耕小出仍寒食,剩辦新詩報答春。
孤舟厭水宿,步屧不知疲。山靜泉聲遠,天空夕照遲。松門入窈窕,石壁露參差。欲語會心處,悠然支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