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同年中丞
兄也景略流,平生更慷慨。
世事一到手,此身即不愛。
開府向沙磧,咫尺是賊壘。
籌策走風電,河山有別態。
西人膽正寒,印綬倏然解。
吾輩去留間,豈無天意在。
今年予衰甚,亦欲浮于海。
他日修短札,從兄乞沆瀣。
兄也景略流,平生更慷慨。
世事一到手,此身即不愛。
開府向沙磧,咫尺是賊壘。
籌策走風電,河山有別態。
西人膽正寒,印綬倏然解。
吾輩去留間,豈無天意在。
今年予衰甚,亦欲浮于海。
他日修短札,從兄乞沆瀣。
兄長你是王景略那樣的人物,平生更顯慷慨豪邁。一旦接手世事,便將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你開設幕府前往沙漠之地,離賊軍營壘近在咫尺。策劃謀略如風電般迅疾,山河因此呈現不同姿態。西邊敵人正膽寒之時,你卻突然解下印綬辭官。我們這些人去留之間,難道沒有天意的安排?今年我已十分衰朽,也想泛舟出海隱去。他日寫封簡短書信,向兄長求取那清露般的隱者生活。
景略流:指像王猛(字景略)一樣的人物。王猛是東晉十六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此處喻指王同年有謀略與擔當。
開府:古代高級官員開設府署,任命僚屬。
沙磧(qì):沙漠。
印綬倏然解:指突然解下印綬辭官。印綬,官員的印章和系印的絲帶,代指官職。
沆瀣(hàng xiè):夜間的水氣,此處借指隱者超脫世俗的生活。
此詩應為作者送友人王同年(科舉同榜者)中丞離任時所作。王同年曾赴邊塞(沙磧)開設幕府,臨近賊壘卻以謀略震懾敵軍,后突然辭官。作者時當暮年,感于世事無常,借送別表達對友人功績的肯定及共隱的期許。
全詩以“送”為線,先贊友人如王猛般慷慨任事、邊塞建功,繼嘆其解印辭官暗合天意,最后自陳衰朽欲隱、愿與友人相從。既顯友情之深,亦見對人生進退的豁達,是一首情感真摯、層次清晰的送別詩。
炎洲山水好,秀色滿煙霄。與子為兄弟,東西若二樵。相憐皆翡翠,自媚一蘭苕。此日京華隔,予行秋泬寥。
自古驅民亦自驅,鑄成刑鼎意何如。誰人為謝商公子,民盡無言國已墟。
圣皇圖治理,側席需群英。君抱經濟才,蚤登黃甲名。累官憲部郎,讞獄稱明清。冰蘗凜操執,圭璋揚芳馨。進秩守大郡,五馬良足榮。蒲鞭惟示辱,翕然風化行。昨因報政來,善最聞承明。借寇慰民望,還看列上卿。
翠被憑誰攜鄂渚,巫山空自說行云。若將花比君顏色,花為東風減十分。
深院靜松筠,喧喧鳥雀群。窗明猶瞰雪,榻冷半侵云。入夜風聲異,邊關氣色分。更長夢猿鶴,不解賦從軍。
紫禁東頭燕喜時,袞衣親捧萬年卮。天心祖德惟皇極,子燕孫謀有圣慈。萬丈蓮花開玉井,九仙桃實薦瑤池。周南周頌今重見,四海同賡既醉詩。
碧梧影落碧溪潯,峭壁當亭翠欲淋。閒卻絲桐有何事,高山流水本希音。
莽莽纏兵氣,蓬茅庇一邱。尚看蒙赤幘,不復臥黃紬。抱牘杭鳧鶩,徵租聚沐猴。黃昏更蕭瑟,風雨嘯鵂鹠。投老一浮萍,長亭復短亭。誰憐仙客去,自有故人經。世亂眉多赤,情高眼獨青。臨分聽苦語,令我醉時醒。
三載塵勞慮,翻然盡一除。園林未搖落,庭菊正扶疏。繞屋看新樹,開箱檢舊書。依然故山色,瀟灑入吾廬。
溪晴數日覺灘多,坐聽潺湲和棹歌。卻到安流山有月,獨吟如此晚涼何。
麥飯熟快活,半年忍饑待此麥,問汝快活能幾時。更有五月六月饑亦所不辭,且愿休王師。
梵舍十八所,道場皆矩羅。茲獨號羅漢,想應無漏多。
白發不早來,早來人莫哀。黃金不早散,早散人莫嘆。黃金不散散者多,白發不來愁奈何。莫將黃金待白發,白發不生泉下客。
百尺孤亭落照間,六朝遺跡草斑斑。榮華有盡英雄去,江水無窮鷗鷺閑。商女晚來猶自唱,行人春盡不知還。故園遙在三江外,煙樹微茫獨倚闌。
中歲好服餌,導引或休糧。偶然趺坐處,忽自產芝房。采采金枝郁,亭亭玉蕊光。因之念園綺,翹首五云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