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四首 其三
一塊兩塊,佛也不怪。
一醒兩醒,佛也不嗔。
一碗兩碗,佛也不管。
一塊兩塊,佛也不怪。
一醒兩醒,佛也不嗔。
一碗兩碗,佛也不管。
拿一塊兩塊東西,佛不會怪罪。醒一次醒兩次,佛不會生氣。喝一碗兩碗(可能指飲食等),佛也不會干涉。
偈頌:佛經中的唱詞。這里是一種類似禪語的韻文。嗔:生氣、發怒。
偈頌通常是禪宗和尚表達禪理的方式。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在禪宗思想盛行時期,作者通過這種直白的表述向大眾傳達佛的寬容、不拘泥于小節的理念,引導人們以更自在的心態去領悟佛法。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的豁達寬容,特點是語言簡單易懂、節奏感強。在禪宗文學中,它以通俗的方式傳播禪理,有一定的勸化作用。
淫雨仍無賴,名花亦自殘。林深云久暗,城晚雪猶寒。問粟瓶長罄,呼尊酒已乾。衰年將百慮,惆悵獨憑欄。
小燕雙雙更呢誰,玉簫怨曲按腔吹。牽情萬縷金絲柳,織盡東皇不放垂。
五山十剎郁嵯峨,獨愛溪堂隱薜蘿。淮海故人今有幾,江湖尊宿近無多。不聞毛女求詩去,每見倭僧問法過。說向梗公重相憶,碧云日暮奈愁何。
南風作秋聲,蒼茫云霧浮。客子中夜發,烏啼滿城頭。長嘯宇宙間,維時遭艱虞。兵戈滿邊徼,中原有驅除。天未厭戎馬,積尸草木腥。原野轉蕭瑟,青山猶哭聲。紆馀膏脂地,連云列戰格。園廬但蒿藜,何由似平昔。貴人豈不仁,不似問瘡痍。萬里煩供給,上官督有司。誅求何多門,出師亦多門。借問大將誰,不獨卿相尊。群盜何淹留,慘淡壯士志。激烈思時康,銷兵鑄農器。圣心頗虛佇,經緯固密勿。豈在多殺傷,實欲邦國活。子負經濟才,久在王侯間。文彩珊瑚鉤,正直朱絲弦。帝曰大布衣,使者來顏闔。實籍長久計,時議歸前列。詔從三殿出,嚴程到須早。征涂乃侵星,掛席窮海島。名賢慎出處,終愧巢與由。未達善一身,潛魚不銜鉤。故鄉有弟妹,家貧仰母慈。倚門固有望,遠道素書稀。家鄉既蕩盡,游子去日長。人事多錯迕,不如早還鄉。翳翳桑榆日,白日照執袂。超然歡笑同,相對如夢寐。堂上會親戚,久念與存忘。三日共一筵,一舉累十觴。無乃太匆忙,今年又北歸。浩蕩想幽薊,公家有程期。世故莽相仍,豈無濟時策。賢豪贊經綸,天子正前席。勿為新婚念,平生感意氣。努力輸肝膽,騫騰坐可致。鄙人奉末眷,別離已五年。逍遙展良覿,不敢墜周旋。送子清秋暮,含悽向寥廓。不得相追隨,居然成濩落。艱難愧深情,生別常惻惻。有使即寄書,慰我深相憶。
元戎新授鉞,俠少遠從軍。菟塞秋山合,龍城舊路分。角聲吹凍雨,旗影亂浮云。百戰城南道,方成上將勛。
身在千巖萬壑間,早忘嶺外是塵寰。欹偎柔草靜烘日,坐弄清泉傻看山。嫩滑禽音穿耳醉,婆娑樹影潑衣斑。微風輕拂筋骸懶,咫尺茅居不慮還。
吾邦少尹真瑰奇,連艘千里來京師。浹旬了卻公家事,南薰五兩催行期。一杯餞別長安道,吏民懸望歸來早。哦松正爾及清秋,觸處炎歊凈如掃。
平湖五百里,江水想通波。不奈扁舟去,其如決計何。
重臣分陜去臺端,賓從威儀盡漢官。四塞河山歸版籍,百年父老見衣冠。函關月落聽雞度,華岳云開立馬看。知爾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長安。
靈椿彫落已多時,猶記當年澗壑姿。昨夜夢中真想見,分明月影過南枝。
滾滾長江出全蜀,一派波濤瀉寒玉。天設巨塹鴻濛先,厥德靈長紀南服。濫觴岷松略巴梁,分源崌崍走豫章。吐吞沅澧引沱澨,包括洞庭納鄱陽。玉壘蛾眉兩旁礴,石鏡武擔連劍閣。合江西頭萬里橋,漢使入吳曾駐泊。丈人拔地高青城,翠浪起伏勢東傾。雪山去此知幾許,一覽如隔芙蓉坪。丞相祠前森老柏,支機石在君平宅。浣花溪碧草堂幽,越王宮殿成狼籍。中巖林泉嘉處多,相傳嘗棲諾詎那。慈姥老龍亦共止,巖阿小寺埋薜蘿。渡瀘亭對諸夷路,尚疑果從何處渡。魚復浦中八陣圖,前后縱橫經緯布。滟滪撒發怒莫嬰,黑石獰惡荼槽并。巫峽之險復愈此,凝真觀前如震驚。十二峰巒羅翥鳳,船過神鴉管迎送。吒灘直接歸州灘,自昔號為人鲊甕。黃牛廟睇黃鶴樓,云夢澤通鸚鵡洲。赤壁臨皋才尺咫,琵琶亭下蘆花秋。匡廬雄尊五老立,大孤小孤遙旅揖。彭浪磯前即馬當,九華采石青戢戢。鐘阜龍蟠奠九州,石頭虎踞當長流。北固紆徐鐵甕堅,金焦兩點浮漚猶。春申墓陰鵝鼻嘴,角力狂瀾障厓趾。煙水瀰漫豁海門,亙古朝宗從此始。彼美畫師儒林英,天機所到雙眼明。拂拭素繭掃玄沈,閉戶不聞風雨聲。老夫平生山水癖,白首臥游還歷歷。客持卷軸請我觀,題詩聊復識疇昔。
魯殿靈光,天遺一老,壯懷健筆堪誇。業就藏山,馀情遙托詩葩。小樓閱盡人間世,嘆紛紛、猿鶴蟲沙。幸于今,國運重隆,粲若朝霞。津門舊日盤桓地,任青梅煮酒,雪蕊烹茶。競仰宗風,名篇傳遍天涯。放翁杜老應難比,飲黃龍、夙愿非賒。祇祝翁,黃發期頤,啖棗如瓜。
露寵妝成態,風扶醉里身。謾勞驛使走征塵。嶺外隴頭何處、不知春。詩思清如水,毫端妙入神。可憐徒效越娘顰。為問吟哦摹寫、幾曾真。
玉勒新調宛馬駒,金甌細點野駝酥。夜沖虎口擒黃兔,曉過龍沙射白狐。
燕仆多空壘,鶯僵在遠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難禁。妄動徵前失,深藏異此心。故山棲老鶴,永夜自長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