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媽媽家做小祥功德作二首 其一
唐家閧里閑游賞,
媽媽家中請和尚。
三百襯錢五味食,
羊毛出在羊身上。
唐家閧里閑游賞,
媽媽家中請和尚。
三百襯錢五味食,
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唐家弄里悠閑地游玩觀賞,看到王媽媽家里請來了和尚做法事。做功德給三百文襯錢,還有五味俱全的食物,可這花費其實都是從自身出的。
閧:同“巷”,弄堂。
小祥: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禮。
襯錢:施舍給僧道的錢。
五味食:指多種味道的食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民間有做小祥功德的習俗,人們會請和尚做法事并給予錢財和食物,詩人可能是在日常的市井生活中看到此場景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民間做小祥功德的場景,突出其花費實質。特點是語言通俗,以小見大反映社會習俗。在文學史上雖不具重大影響力,但可作為研究當時民間風俗的資料。
懷王棄屈子,憔悴楚江湄。
終然葬魚腹,終古耀文詞。
千年洛陽客,作賦不無譏。
謂當棄之去,覽德乃下之。
君臣本大倫,當以恩義持。
如皆輕合散,是與涂人夷。
靈均豈愿沉,深意實在茲。
傅懷終泣死,何亦拳拳為。
雪氣著我屋,雞膚畏薄衾。
春寒竹窗睡,曉夢故鄉心。
多病妨豪飲,無私稱苦吟。
小爐熾新炭,卯酒再三斟。
江城春雨暗,客舍夜燈明。
搆火添香炷,擁衾聞竹聲。
微明旁舍火,斷續遠樓更。
何處離群鳥,孤飛深夜鳴。
昨日為雨備,今晨天乃風。
障風謹自保,通夕雪迷空。
備一常失計,盡備力不供。
因之置不為,拱手受禍兇。
當為不可壞,任彼萬變攻。
筑室如金石,何勞計春冬。
此道簡且安,古來家國同。
地平彌望水,舟穩滿帆風。
黃葉新霜后,青山落照中。
封疆天象別,風俗島夷同。
黯黯危橋夜,疏燈照閉蓬。
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復雨。
蒼鳩鳴竹間,兩兩自相語。
老農城中歸,沽酒飲其婦。
共言今年麥,新綠已映土。
去年一尺雪,新澤至已屢。
豐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補。
南山老禪翁,白浄如水月。我初獲親近,解此癡腦結。
十年歸故里,父老半存滅。逢師百如舊,才若旦夜別。
故知靜能久,豈有火中鐵。致身煩熱外,與世作冰雪。
窮秋長安巷,客子送書札。龍蛙不同趣,掬海救其渴。
平生笑謀食,中路愿頗奪。猶如伏轅鹿,野性終跳??。
觸涂惟欲睡,過眼時一噦。摩尼本無瑕,塵垢終冀豁。
只今枯條罥衰蔓,異時密葉如翠葆。
執斤之子久睥睨,簸米待薪已除灶。
寄言青云富貴人,金朱能得幾時好。
是非榮辱百不知,卻輸頑鈍柯山老。
四十曳青袍,功名晚未遭。
賢人固難進,小邑且徒勞。
秦俗謳謠口,雍州形勢豪。
憑君懷古意,一一寄風騷。
寒更催欲盡,曙色轉雞吭。
鳴雁背曉斗,清笳吟宿霜。
空山歲華晚,故園歸夢長。
晨起臨清鏡,悲嗟發已蒼。
危亭瞰云夢,眼界浩無邊。
秋見長江路,晴寬七澤天。
永懷哀郢賦,誰吊獨醒賢。
俯仰悲千古,披襟尚颯然。
日暖村村路,人家迭送迎。
婚姻須歲暮,酒醴幸年登。
簫鼓兒童集,衣裳婦女矜。
敢辭雞黍費,農事及春興。
多病倦煩暑,幸茲山水幽。
惜芳悲???,占雨聽鳴鳩。
池影澄當戶,山陰暮轉樓。
黃昏螢點點,秋信與堪愁。
秋林轉層崖,步踏落葉響。森森夾路竹,矗矗羽林仗。
精廬隠深塢,門啟臺殿敞。累累霜果懸,落落寒木壯。
房深燈火暖,縱飲頗酣暢。山寒夜已深,嶺白月微上。
天明寺南去,幽路隘而昉。林分逕忽斷,淺澗闊逾丈。
崩奔被澗石,大小非一狀。丸丸列囷廩,落落排甕盎。
鳴泉走石罅,聯絡弄清漲。喧頹競飛漱,派瀉或平漾。
群行命朋儔,困息植吾杖。沿松見奇鼠,石蟹侑朝餉。
深行耳目靜,擠險誰復讓。寒聯老木陰,暖值丹崖曠。
秋暉墮平野,暮鳥啼青嶂。徜徉未知返,欲去意先愴。
膏粱與薇蕨,美惡隨所尚。當其兩自得,厭滿絕余望。
乃知山林樂,豈為隠者妄。況吾不事事,枯槁理則當。
遑遑施仁義,此固圣賢量。我自沮溺徒,疏頑安可強。
不嫌泥潦巷,自掃寂寥居。
雨已標新杏,春猶遺老樗。
風光習暖事,云物或寒除。
頗復撩詩句,時時漫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