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塢
金榜才華第一人,
卜居占得武陵春。
憐君已被風流誤,
莫向桃源更問津。
金榜才華第一人,
卜居占得武陵春。
憐君已被風流誤,
莫向桃源更問津。
你是金榜題名才華第一的人,選擇居所占盡了武陵桃花源的春光。可憐你已被才華風流所耽誤,不要再去桃花源探尋那避世的渡口。
金榜:科舉時代殿試揭曉的皇榜,指科舉中第。
卜居:選擇居住的地方。
武陵春:借指桃花源的春光,典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偶遇桃花源的故事。
風流:此處指才華出眾或灑脫不羈的氣質。
問津:原指詢問渡口,后引申為探詢、尋求,此處指追尋桃花源式的避世之地。
此詩或創作于士人面對仕途與隱逸矛盾的背景下。作者以友人科舉得意('金榜才華第一人')為引,結合其可能因才華或灑脫處境困頓('被風流誤'),借'桃源'典故勸其不必再執著于避世,反映了對現實與理想關系的思考。
全詩通過對友人才華的肯定、處境的同情及避世勸誡,展現了古代士人對功名與隱逸的矛盾心態,語言含蓄而情感真摯,以典入詩深化了主題的哲思性。
試檢春光,都不在、槿籬茅屋。荒城外、牯眠衰草,鴉啼枯木。黃染菜花無意緒,青描柳葉渾粗俗。憶繁華、不似少年游,傷心目。棠塢錦,梨園玉。燕衣舞,鶯簧曲。艷陽天輸與,午橋金谷。行處綺羅香不斷,歸時弦管聲相逐。怕夕陽、影散近黃昏,燒銀燭。
曲池風定碧瀾平,小白魚如鏡里行。水竹再來應試我,壁間不用更題名。
日照遮檐繡鳳凰。博山金暖一簾香。尊前光景為君長。不信臘寒雕鬢影,漸勻春意上妝光。梅花長共占年芳。
愧乏金椎控頤手,偷兒何苦向人來。囊空四壁亦云靜,祇有丹鉛勘玉杯。
帆風不飽櫓聲遲,正是波平月上時。今夜不知何處泊,買魚沽酒犒舟師。
拿舟歷煙渚,目送時移神。訝彼湖居人,老死唯知秦。問對偶臨客,語語皆天真。始知得喪亡,靈源鑒無塵。嗟哉稻粱謀,汶汶蒙此身。何當抱琴書,分取太古春。
茅舍雪初消,幽窗夜方靜。美人期不來,月照梅花影。
棲遲蓬蓽養慵疏,虛室焚香靜掩書。坐進工夫元自爾,心齋意味果何如。圣賢名世幾千載,皇極經年十萬馀。至理悠然與心會,恍疑身在先天初。
秋徂風雨多,欲作雪霜迓。況乃地氣偏,寒暑或相借。溫涼久未定,裘葛易無暇。慚愧平原君,客至列盞斝。日為文字飲,短晝繼清夜。嗟予寡世偶,癡甚已如霸。有田未歸耕,無策敢求射。耽詩近知味,疑從果裸化。
命系三綱重,褒逾九錫榮。易名孚異口,恒性動蚩氓。鵑拜傷臣甫,鸞訛痛屈平。區區異微尚,一世詫孤行。
阿連沖曉絕江濆,驚起江汀鷗鷺群。不為營巢祇覓句,真成拄頰玩幽云。
晚晴吏退漫憑欄,注目溪光巧映山。忽見漁郎輕蕩槳,宛如相見在花間。
湖上涼風向晚生,扁舟遙溯月華明。人家雞犬無鳴吠,一路嘈嘈絡緯聲。
臣斯轘裂祖龍死,六藝不廢江與河。茂陵劉郎右儒術,百家爝火徒殊科。東周逢掖三萬士,治隆俗美菁者莪。石渠天祿庋藏密,勒石虎觀瞻嵯峨。古今元惡在兵革,大寶歷世尋鐫磨。義疏章句遞充棟,帝虎千載誰正口。文侯嗜古今六一,物聚所好歸網羅。得其一角自墟莽,剔蘚刮垢勤摩挲。審文大易經及傳,計字半千存最多。熹平銘表累十百,遜此希世同璆珂。文侯櫜鞬行萬里,盾鼻磨墨還口歌。汲古抱殘思述作,文敝道喪君則那。烽煙薄海鳴金戈,撫此一喟雙滂沱。
雙檜堂深,想前日、清風猶在。才半載、政聲傳播,與人稱快。鞠草圜扉無滯訟,憩棠田舍留遺愛。問方今、循吏幾何人,公為最。明而恕,廉而介。官易進,身難退。苦簿書業委,米鹽繁碎。雁鶩自憐群里聚,龍豬不計兒時會。望美人、又向碧云西,徒增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