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太皇太后閣六首 其五
舟楫喧呼招屈處,
禽魚鼓舞放生中。
百官卻拜梟羹賜,
兇去方知舜有功。
舟楫喧呼招屈處,
禽魚鼓舞放生中。
百官卻拜梟羹賜,
兇去方知舜有功。
船只喧鬧,在招喚屈原的地方;禽鳥游魚在放生的活動中歡快活躍。文武百官拜受皇帝賜予的梟羹,除去兇邪才明白舜帝的功績。
招屈:指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習俗,傳說屈原投江后,人們劃船呼喚其魂靈。
放生:古代端午節有放生禽魚的傳統,寓意推行仁政、順應天時。
梟羹:用梟鳥(傳說食母的惡鳥)熬制的羹湯,漢代起有端午賜梟羹的習俗,象征除兇去惡。
舜:傳說中上古賢君,此處借指賢德的統治者,暗頌太皇太后德政。
此詩為宋代翰林學士為太皇太后撰寫的端午帖子詞。宋代宮廷有端午撰寫帖子詞的習俗,內容多應節頌德。此詩約作于某朝端午,通過描寫端午民俗,暗頌太皇太后德政。
詩中描繪端午招屈、放生、賜梟羹等習俗,借‘兇去知舜功’的典故,既體現節日特色,又暗含對太皇太后除兇致治、推行仁政的贊頌,是典型的應制頌美之作。
香火馀金月十千,指呼巫覡示威權。如何報得君王賜,瀝酒慇勤祝萬年。
七歲侍行湖外去,岳陽樓上敢題詩。如今寒晚無功業,何以勝任國士知。
墻上夭桃竹頂齊,矮橋橫水屋橫陂。主翁受用三竿日,門外催租總不知。
夢遠枕屏空,舒腕寶釵徐落。惆悵賺人歡意,比吳棉尤薄。春云微斂鎖眉峰,春纖捻衾角。陡頓憎寒思暖,向阿誰偎索。
百草千花零落盡,芙蓉小苑成秋。云閑迢遞起高樓。笙歌隨酒暖,燈火與星稠。霏霧冥冥閭闔遠,憑誰訴與離憂。吟邊重見舊沙鷗。巴山今夜雨,短燭費新愁。
一痕如掐夕天涯,望轉青林出沒時。不是山高愛藏月,月光猶嫩怯人窺。
一第由來是出身,垂名俱為國風陳。此生若不知騷雅,孤宦如何作近臣。
蕭散官資近十千,不須親舊祝無權。虎頭食肉非虛語,可待誰人報有年。
憶昔露臺千氣象,俊游聯步英英。風回鈴鐸雜天聲。彩毫夸繪日,魚藻樂春明。睡醒昆侖成隔世,歲華飛電堪驚。愁晞短發向初晴。老來知許事,蝴蝶夢三更。
船出修門未有詩,直須鳳口汎晴溪。緣何觸景方吟得,拙句頻年不立題。
繚墻斜帶麒麟臥。鴿糞沿階檐馬破。草侵翁仲暈苔深,花罥蛛絲愁靨妥。人家寒食分新火。麥飯幾曾陳享座。銷沉到此戢彌天,澹澹長空孤鳥過。
病夫無酒破春愁,掃榻焚香作睡謀。夢覺不知身是蝶,午雞聲里思悠悠。
寂寂珠簾春去也,燕梁落盡香泥。經年歸夢總迷離。拋殘鎪玉枕,空惜縷金衣。喬木荒涼煙水隔,杜鵑何苦頻啼。鳳城幾度誤心期。憑闌無限意,腸斷日西時。
薄酒禁愁重,遙山壓恨低。幾年不聽杜鵑啼。記否枇杷花謝海棠肥。少日思奇服,風塵點素衣。東西南北竟何為。可奈青天道遠未成歸。
吟箋欠向此花題,未信翻階句絕奇。三嗅蒼髯惹黃粉,又成空對剪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