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逢永廣文病足還里以便面一律見懷次來韻賦答
西園不斷白云封
地僻惟留鹿豕蹤
憶汝拂衣辭苜蓿
愿言稅駕館芙蓉
乘飆欲出三千界
柱杖還同四百峰
尊足既存因退步
何須曳履躡夔龍
西園不斷白云封
地僻惟留鹿豕蹤
憶汝拂衣辭苜蓿
愿言稅駕館芙蓉
乘飆欲出三千界
柱杖還同四百峰
尊足既存因退步
何須曳履躡夔龍
西園始終被白云籠罩,地處偏僻只留下鹿豬的蹤跡。回憶你拂袖辭去清苦的學官之職,希望你能停車居住在如芙蓉般美好的居所。你欲乘風飛出塵世三千界,拄杖閑游如同與群峰相伴。你雙腳尚在正因退隱,又何必奔波去追逐高官顯位。
廣文:唐廣文館博士,后泛指學官。
病足:腳部患病。
還里:返回故鄉。
便面:原指扇面,此處指題詩的扇面。
次來韻:和詩時沿用原詩韻腳。
苜蓿:代指清苦的學官俸祿(漢代官署種苜蓿喂馬,后喻清寒)。
稅駕:停車,引申為居住。
三千界:佛教語,指三千大千世界,此處代指塵世。
四百峰:泛指南方群峰,或暗指廬山(傳說有四百峰),喻隱逸之地。
夔龍:舜的賢臣夔與龍,代指高官。
黃逢永因腳疾辭去學官歸鄉,以扇面題詩寄懷,作者依其原韻回贈此詩。創作背景為友人退隱之際,反映當時士大夫對隱逸生活的認同。
此詩為和答友人病足歸鄉之作,通過描繪幽僻之景、回憶辭官之舉、設想隱逸之樂,肯定退隱的價值,主旨在于推崇超脫仕途的生活態度,語言凝練,意象鮮明,情感真摯。
我后生南岳,神兵掃北畿。威靈群帝接,光耀八龍飛。紫蓋留金殿,朱陵望玉旂。幾時從大隗,還駕五云歸。
重九仍重歲漸闌,強開病眼更登攀。年年認得酣歌處,猶恐招魂葬故山。
梧竹周遭短徑斜,平分春色不須加。喜我花前春似酒,笑他海上棗如瓜。
瓊臺當面失紛華,已慣凋殘不復嗟。四十年前初月上,幾多希望付梅花。
陶叟今何在,迢迢江水東。瓜田連暮雨,荷屋近秋風。本在羲皇上,聊游鹿豕中。幾時春夜飲,還對燭花紅。
大石松根坐每酣,晚風隨意掃晴嵐。百千病孔磨人世,七十峰頭寄佛庵。開眼于今真自闊,安心到此更誰參。翳門關口云深處,多少游人路未諳。
野葵堪采采,零露濕交加。老愛無情物,遲開護足花。清齋留上客,佳味出貧家。晚食流匙滑,莼羹未足誇。
春前雪夜。醉玉崢嶸花上下。幾許悲歡。明夜秋河轉玉盤。高樓遠笛。光到東峰橫眼碧。招我吟魂。教卷澄江入酒樽。
猊坐諸天繞,龍龕百鬼神。捫蘿穿窈窕,拄策上崢嶸。雨送秋聲入,風迎夜氣生。降肛壹鼉吼,撇烈兩鳧驚。獨詣超神界,真游夢化城。微吟更有味,琢雪斗僧清。老衲僧中龍,得度佛三世。苴茅制不借,剖竹作如意。徵心訊空王,禮足依梵帝。住世無三宿,應緣有五至。百年杞國憂,四大偃師戲。應作如是觀,浮云本無蒂。
碧礦不出土,青山鑿不休。青山鑿不休,坐令鬼神愁。
白如白雪復何加,豈有寒英勝六花。真是嶺南稀見雪,花光勝雪喜無差。
金鞍七寶欹,玉手控青絲。人馬才相得,風云氣本奇。勢輕香易墮,樣巧影難為。馳罷雄心在,何曾斂翠眉。
老僧住處一園蕉,古剎曾經劫火燒。石上坐殘霜滿衲,開門月墮九江潮。
食黍真成小人儒,掛角何異耕田夫。舉世眈眈休捋須,草間游衍笑守株。有悔乘時風云俱,登木飲露見今吾。終朝汗血千里驅,不如博簺亡歧途。逢場戴冠從揶揄,安用一聲聞天都。門前狺狺走復趨,晝眠大腹愿魯愚。
主人心遠客來稀,剝啄聲知是也非。問訊何如還道甫,數行書與一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