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從出長安應制
分野都畿列,時乘六御均。
京師舊西幸,洛道此東巡。
文物驅三統,聲名走百神。
龍旗縈漏夕,鳳輦拂鉤陳。
撫跡地靈古,游情皇鑒新。
山追散馬日,水憶釣魚人。
禹食傳中使,堯樽遍下臣。
省方稱國阜,問道識風淳。
歲晚天行吉,年豐景從親。
歡娛包歷代,宇宙忽疑春。
分野都畿列,時乘六御均。
京師舊西幸,洛道此東巡。
文物驅三統,聲名走百神。
龍旗縈漏夕,鳳輦拂鉤陳。
撫跡地靈古,游情皇鑒新。
山追散馬日,水憶釣魚人。
禹食傳中使,堯樽遍下臣。
省方稱國阜,問道識風淳。
歲晚天行吉,年豐景從親。
歡娛包歷代,宇宙忽疑春。
都城所在區域與星宿分野對應排列,皇帝乘坐六馬之車出行。以前皇帝曾西去長安,這次又東巡洛陽。文物彰顯三統之制,聲名遠播驚動百神。龍旗在夜晚的更漏聲中縈繞,鳳輦拂過鉤陳星。憑吊古跡,此地自古靈秀;游覽之情,皇帝有新的感悟。山讓人追念古時散馬的太平之世,水讓人憶起釣魚的隱者。皇帝派使者賜予食物,像大禹一樣;又像堯帝一樣將美酒遍賜下臣。視察四方顯示國家富足,詢問道理感知民風淳樸。年末天象吉祥,年成豐收,隨從親近。這歡娛超越歷代,整個宇宙仿佛迎來春天。
分野:古代占星家將天上星宿與地上區域對應。都畿:都城及其周圍地區。
時乘六御:指皇帝乘坐六匹馬駕馭的車。
西幸:指皇帝西去長安。東巡:指這次東巡洛陽。
文物:指禮樂制度等。三統:古代認為天、地、人各有一統。
龍旗:皇帝儀仗中的旗幟。漏夕:夜晚,漏指古代計時工具漏壺。
鳳輦:皇帝的車駕。鉤陳:星名,象征天帝的居所。
散馬:指天下太平,把戰馬放散不用。
釣魚人:可能指像姜子牙那樣的隱者。
禹食:像大禹一樣節儉的飲食,這里指皇帝賜予的食物。中使:宮中派出的使者。
堯樽:像堯帝一樣以酒賞賜臣民。
省方:視察四方。國阜:國家富足。
問道:詢問道理。風淳:民風淳樸。
天行:天象運行。景從:隨從。
應制詩是臣子奉皇帝之命所作。此詩可能創作于皇帝東巡洛陽之時,當時國家處于相對穩定繁榮階段,皇帝出行視察,作者為歌頌皇帝、展現國家昌盛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東巡,展現國家繁榮、民風淳樸。其特點是語言華麗、用典豐富,是典型應制詩。在文學史上,反映當時宮廷文學創作風格和對皇家的歌頌之風。
歲晏風兼雪,扁舟駐釣灘。瑤花半篷濕,柳絮一蓑寒。子厚偏攻詠,玄真苦避官。如何渭濱叟,頭白謝漁竿。
在京多少人憔悴,與子三千年久違。讀破詩書撐破肚,愁看腹笥炎成灰。
枕初驚。酒初醒。窗外寒風斷續聲。殘燈與夢清。月華凝。露華明。疑有仙娥下玉京。乘鸞捧素笙。
良醫捉手病才分,妙劑投之不易論。一服聽他迷悶去,三朝五日自還魂。
夢破荒天苦樂齊,情存凈污便成迷。東方亦是蓮華國,何事迢迢愿更西。
和靖先生負美才,族孫今似漢庭枚。敗亡項籍江邊廟,應愧文場戰勝來。
東風惆悵百花殘,徙倚無言十二欄。鐵笛江城何處弄?瑤琴空谷幾人彈?種桃禹錫重來盡,夢筆文通一例看!況是天涯淪落客,傷春心事不成歡。
春蠶至死夢南華,誰送長臺遠去車。破繭一絲纏蝶翼,文身千注烙梅花。唯留香澤彌于室,莫睹裙裾粲若霞。欲寄贅言翻此恨,流星已被亂峰遮。
精瓊老瓦汰沉沙,蜂掠殘零晚未衙。功謝囊中餐玉法,缽分天上演綸家。蔓雖引去徐留蒂,鞭欲行來嫩挑芽。野蔌眾多煩饤饾,敢從一箸萬錢誇。
不定浮蹤幾浪游,云山隨處望中收。遠舒眉黛煙嵐抹,近瀉松濤紫翠流。萬景總然非實著,一心聊以比虛舟。長途無計銷炎酷,惟有林泉下亦秋。
蠢爾天驕子,中原禍太深。野心殊叵測,內地任頻侵。日昃那常晦,陽生自剝陰。德光非不僭,終識殺狐林。
春陰郁未開,春雪犯寒來。點綴過花徑,飄揚度玉臺。望迷河畔草,歌茖隴頭梅。并起因風興,還思道韞才。
十載為郎始入官,照人風采動朝端。平生正氣星辰逼,到處清名冰雪寒。豈但軍儲勞計畫,直將繡斧破疑難。三秦久矣聞彫瘵,愿借馀波一分寬。
消息無從托雁雛,似聞一舸下姑蘇。館娃宮里春如夢,響屧廊前草半蕪。牛女含愁遲碧漠,鮫人含淚墜紅珠。為誰漂泊渾難解,莫問沾泥絮有無。
論蜀三年戍,還吳萬里船。云歸雙節后,雪白短檠前。百世春秋傳,一丘陽羨田。浮生如此了,何必更凌煙。日者悲離索,公今又眇冥。門人辦韓集,子舍得韋經。此去念筑室,空來聞過庭。平生無路見,終古泣松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