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三十九首 其三十九
舊歲新年作問端,
同安從此放顢頇。
憑仗高樓莫吹笛,
大家留取倚闌干。
舊歲新年作問端,
同安從此放顢頇。
憑仗高樓莫吹笛,
大家留取倚闌干。
把舊歲與新年當作話題來問,同安從此開始變得糊涂不明。希望高樓之上不要吹奏笛子,大家都留下來倚靠在欄桿旁。
問端:話題、話頭。
同安:可能是地名或指代某個人。
顢頇(mān hān):形容糊涂、不明事理。
憑仗:請求、依靠。
由于“頌古”這類詩作多為禪宗僧人對古代禪門公案、語句等的頌唱闡釋,這首詩可能也是圍繞禪理而作。“同安”或許指的是同安地區的禪門故事或某位禪師。創作時間和具體場景較難確切考證,但應是在禪學交流、感悟的情境下創作,詩人可能借此詩表達對禪理的理解和對人們心境的一種引導。
這首詩主旨可能是在新舊交替之際,引導人們放下紛擾,保持內心的寧靜,思索禪理。其特點是語言質樸,以常見意象傳達深刻的禪意,在禪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于人們了解禪宗的思想和表達方式。
曹韓遺跡已無多,松雪堂中見小坡。珍重雙龍莫飛去,人間銅式久消磨。
蘇非小甕發霆雷,鼓舌滔滔驚四維。陶器陶人莫煩絮,二端敢問本為誰。
輕紈五丈細如絺,剪就單衫著地垂。江濱日暖渾無事,火伴相邀賭荔枝。
世人重結交,紛紜騁路衢。貴者日以近,賤者日以疏。嗟哉漂母心,乃與世人殊。壯士困風塵,誰為識雄圖。況乃饑寒色,一飯立相呼。一飯何足言,感此心區區。千金以相贈,華名照四隅。何世無英雄,按劍疑投珠。瞻彼垂綸者,淚下連衣裾。
何處茅堂對山結,千古龍洲最清絕。武山秀奪天東南,上有神仙擁珠闕。金華玉華山更清,亦有仙人吹玉笙。白云騰薄捲秋浪,晴窗不掩風泠泠。堂前小徑石苔紫,堂后靈芝兔垂耳。竹陰滿地生晝寒,落盡松花落松子。堂中一榻擁青氈,為愛云山長不眠。茶灶只留花底石,酒壺或汲溪中泉。陸走曾期訪天姥,道上回風暗塵土。舟行曾約訪蓬萊,海上驚濤撼檣櫓。不如長日看武山,武山自是非人間。昨日云飛亂峰頂,今日山腰散微影。畫圖遙憶米元暉,自怡肯作陶弘景。勒名招得劉職方,賦詩每同蕭與王。俯仰乾坤劃然嘯,啼鳥一聲山日長。還聞種玉玉易長,玉氣英英白云上。他年見璞莫自獻,只向茅堂挹蕭爽。
去年鈐北愁多難,今歲城南將過春。為客偶同王謝燕,歸農猶愧葛懷民。杏桃煙際紅相向,桑柘雨中青未勻。童稚莫嗔無社假,好題新句答芳辰。
儂年三五時,雙鬟垂兩肩。日在歡左右,不解取歡憐。
萬方民物正同春,元夕燈輝又一新。未許少年欺老者,須知古月炤今人。歡騰里巷時開泰,業在燈窗道濟貧。猶子煢煢須寄語,好將苦志答穹旻。
一徑濃陰影覆墻,含煙敲雨暑天涼。猗猗肯羨夭桃艷,凜凜終同勁柏剛。風籟入時添細韻,月華臨處送清光。凌冬不改青堅節,冒雪何傷色轉蒼。
紅樹漫山駐歲華,玄冬驚見眼生花。井陘旗幟軍容盛,汴水帆檣御氣賒。春草凄迷金谷障,夕陽照灼赤城霞。靡蓱丹木扶桑里,惆悵誰乘博望槎。
竟歲斫薪還賣薪,辛勤總為度生因。竊欣地庇不同物,更幸天憐各樣人。吟魄得逢山水醉,疏懷翻覺困窮親。道心應自閑心出,安樂非關富與貧。
黃花漠漠弄秋暉,佇立階前香在衣。正色逢人何太晚,衰翁相對惜芬菲。
五星群聚夜堂明,精鑒何慚月旦評。利穎喜從囊底出,良材時向爨中鳴。紙屏淅淅秋聲早,葦箔蕭蕭月色晴。應想白袍如鵠立,幾年門下望衡平。
邏卒去不返,行人愁未回。正須犀作甲,毋用玉為杯。清淚尋常落,丹心早晚灰。交仍期管鮑,書或似鄒枚。
高寒別有人間世,長安萬家聲悄。銀海無瀾,瑤林絕影,人坐玉峰清嘯。飛花四繞。數八代興亡,去如高鳥。酒煖旗亭,瀝醪歸趁暮寒好。牛頭未改天闕,堵波雙玉立,瞻對云表。寶志禪空,蔣侯神去,皓鶴歸來能吊。思心曠渺。便揮斥寒門,燭龍開耀。病眼登臨,忍寒風骨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