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正月十七夜劉令公賜續元夕惠臨賦謝
良宵已度月明孤,擲燭推毬尚可呼。
共喜樂郊無碩鼠,何期永夜集仙鳧。
續游不用一錢買,勝會休云五夜徂。
草莽自難徼福曜,枯荄何日盡昭蘇。
良宵已度月明孤,擲燭推毬尚可呼。
共喜樂郊無碩鼠,何期永夜集仙鳧。
續游不用一錢買,勝會休云五夜徂。
草莽自難徼福曜,枯荄何日盡昭蘇。
美好的夜晚已經過去,明月孤單地掛在天上,可那擲燭、推球的游樂場景仍能在記憶中喚起。大家一同歡喜這樂郊沒有貪婪的‘碩鼠’,沒想到這漫長的夜里能聚集如仙鳧般的貴客。繼續游玩無需花一文錢,這盛會不要說五夜已過。我這草野之人自然難以求得福運照耀,不知枯萎的草根何時能全部復蘇。
擲燭推毬:可能是當時的游樂活動。
碩鼠:出自《詩經·碩鼠》,這里比喻貪婪的人。
仙鳧:原指仙人所騎的鳧,這里借指尊貴的客人。
徂(cú):過去、消逝。
草莽:指在野未出仕的人。
徼(jiǎo):求。
枯荄(gāi):枯萎的草根。
昭蘇:蘇醒、恢復生機
此詩創作于壬申年正月十七,劉令公延續元夕之會并親臨。當時社會環境雖未明確,但從‘共喜樂郊無碩鼠’可推測當地可能相對安定,無貪婪剝削現象。詩人作為草野之人,在這樣的盛會中,既有對盛會的感激,也有對自身境遇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劉令公賜續元夕之會的感謝,突出了盛會的歡樂和自身的期盼。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運用意象和典故豐富內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交活動和文人心態。
盡護繞城家,炎風盛際花。漫天何所似,漢幟雜云霞。
曹女唐家婦,孀居兩鬢蓬。素心同玉潔,無夢妒春紅。誓守共姜節,能存陶母風。阿誰傳美事,歌詠屬諸公。
千巖萬壑玉層層,夜半山腰見佛燈。竹影掃窗塵不到,滿床風雪定中僧。
香溪一片即端溪,采得姬人字墨西。水玉朝朝磨削筍,松煙日日染柔荑。教成小楷書難已,催作新詞唱未齊。善品水巖諸甲乙,青花白葉滿中閨。
小吏摩足日,腐儒結襪時。張家兩傖父,不復顧腰肢。博得公卿名,且為帝王知。男兒事事仗人口,安用區區七尺為。自斟自詠自老死,從他門外浮云馳。
上林潏紫泉,離宮赫千戶。飛鳴亂鳧雁,參差雜蘭杜。比翼獨未群,連葉誰為伍。一物或難致,無云泣易睹。
慶席親賢胄,心知道義尊。如何著閑處,終不近修門。三載成長別,微言未細論。人琴俱寂寞,風雨閉丘園。晚歲渾無事,端居只自如。冰霜澆塊磊,日月老籧篨。山寺留題墨,晴窗罷卷書。從今行岳路,忍復過公廬。
星槎萬里溯神京,水碧山青氣象明。微幣未宜高漢魏,應時端可慰朱程。道存賢圣千年意,義入君王萬古情。同向五云瞻北斗,不勝懷抱夜來清。
白日忽西匿,寒飆號北林。聞君白發嘆,使我涕橫襟。昨日鬒如云,飛蓬今始臨。自匪喬松質,晚暮誰能禁。紅顏棄我去,素鬢來相尋。豈緣積損至,無乃多愁侵。拔去還復延,染之不得黔。居常羞覽鏡,入朝愧華簪。老馬懷長路,烈士悲壯心。毋以桃李姿,薄彼桑榆陰。
片月亭亭掛碧霄,扁舟夜趁海門潮。風流何處思公子,寒倚花前斗柳腰。
拂衣歸臥白云廬,牛角前頭掛漢書。欲向田園謀食力,豈能枵腹事耕鋤。
一夜同云匝四山,曉來千里共漫漫。不應琪樹猶含凍,翻笑楊花許耐寒。乘興正須披鶴氅,瀹甘猶喜破龍團。無端酒思催吟筆,卻恐長鯨吸海乾。
劉郎才滾滾,贈汝若干言。是否西來意,將非不二門。細應探業識,難是鏟名根。我更沉淪者,群經空自翻。
清曉乘驄此賦詩,風清穆穆更熙熙。從游卻愧相知晚,瀟灑端推抱負奇。涼浸晨煙聊薦酒,靜看庭樹小支頤。未知他夜嚴州月,肯送清光及泮池。
扈從巡畿甸,官曹喜接聯。屢頒丹鳳詔,須屬彩毫宣。畫障分云樹,琴聲瀉澗泉。春行有佳興,相伴共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