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四首 其四
慣行私路,乍赴公筵。
幞頭腳短,腰帶夸圓。
不是伴郎來勸酒,誤他年少覓青氈。
慣行私路,乍赴公筵。
幞頭腳短,腰帶夸圓。
不是伴郎來勸酒,誤他年少覓青氈。
習慣走私人小道的人,突然去參加公開的宴會。頭上的幞頭腳很短,腰上的腰帶卻夸口說很圓。若不是伴郎來勸酒,就耽誤了那年輕人去尋覓青氈了。
慣行私路:習慣走私下的、不公開的道路,可引申為習慣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乍赴公筵:突然去參加公開的宴會。乍,突然;公筵,公開的宴會。
幞頭:一種頭巾,是古代男子常用的首服。
青氈:在古代常象征家業、祖業。
《頌古四首》這類禪詩多是宋代禪僧對禪理的一種表達和闡釋。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禪僧針對修行者或世人在行事風格、追求目標等方面的一些現象,以詩的形式進行點化和開示。
這首詩主旨可能是提醒人們要適應不同環境,不要因外在因素耽誤自己的追求。其特點是用通俗的語言蘊含禪理,在禪詩文學中以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現對生活和修行的思考。
江城秋氣早,旭旦坐南闈。
落葉驚衰鬢,清霜換旅衣。
時來矜早達,事往覺前非。
體道徒推理,防身終昧微。
故人金華省,肅穆秉天機。
誰念江漢廣,蹉跎心事違。
丈夫不嘆別,達士自安卑。
攬泣固無趣,銜杯空爾為。
流云春窈窕,去水暮逶迤。
行舟忽東泛,歸騎亦西馳。
秦地多芳草,江潭有桂枝。
誰言阻遐闊,所貴在相知。
芳春桃李時,京都物華好。
為岳豈不貴,所悲涉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贈君雙佩刀,日夕視來期。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神燈佛火百輪張,刻像圖形七寶裝。影里如聞金口說,空中似散玉毫光。
今年春色勝常年,此夜風光最可憐。??鵲樓前新月滿,鳳凰臺上寶燈燃。
金勒銀鞍控紫騮,玉輪珠幰駕青牛。驂驔始散東城曲,倏忽還來南陌頭。
公子王孫意氣驕,不論相識也相邀。最憐長袖風前弱,更賞新弦暗里調。
星移漢轉月將微,露灑煙飄燈漸稀。猶惜路傍歌舞處,躊躕相顧不能歸。
十里絳山幽,千年汾水流。
碑傳門客見,劍是故人留。
隴樹煙含夕,山門月照秋。
古來鐘鼎盛,共盡一蒿丘。
梁侯上卿秀,王子中臺杰。
贈冊綏九夷,旌旃下雙闕。
西堂禮樂送,南陌軒車別。
征路入海云,行舟溯江月。
茲邦久欽化,歷載歸朝謁。
皇心諒所嘉,寄爾宣風烈。
曲渚飏輕舟,前溪釣晚流。
雁翻蒲葉起,魚撥荇花游。
金子懸湘柚,珠房折海榴。
幽尋惜未已,清月半西樓。
聞有三元客,祈仙九轉成。
人間白云返,天上赤龍迎。
尚惜金芝晚,仍攀琪樹榮。
何年緱嶺上,一謝洛陽城。
子牟懷魏闕,元凱滯襄城。
冠蓋仍為里,沙臺尚識名。
山光晴后綠,江色晚來清。
為問東流水,何時到玉京。
澹蕩春光滿曉空,逍遙御輦入離宮。
山河眺望云天外,
即此歡娛齊鎬宴,唯應率舞樂熏風。
宿雨清龍界,晨暉滿鳳城。
升攀重閣迥,憑覽四郊明。
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
紆余一水合,寥落五陵平。
處處風煙起,欣欣草木榮。
故人不可見,冠蓋滿東京。
試陟江樓望,悠悠去國情。
楚山霞外斷,漢水月中平。
公子留遺邑,夫人有舊城。
蒼蒼煙霧里,何處是咸京。
單于犯薊壖,驃騎略蕭邊。
南山木葉飛下地,三軍遙倚仗,萬里相馳逐。
旌旆悠悠靜瀚源,馬蹄凍溜石,胡毳暖生冰。
云沙泱漭天光閉,近見行人畏白龍,遙聞公主愁黃鶴。
陽春半,岐路間,陣云不散魚龍水,雨雪猶飛鴻雁山。
山嶂連綿不可極,漢將紛紜攻戰盈,胡寇蕭條幽朔清。
韓君拜節偏知遠,但使將軍能百戰,不須天子筑長城。
回首覽燕趙,春生兩河間。
曠然萬里余,際海不見山。
雨歇青林潤,煙空綠野閑。
問鄉何處所,目送白云還。
帝里重陽節,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結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涌,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