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五十七首 其二十七
水到渠成,風行草偃。
類之不齊,睹之難面。
誰信崖頹石裂時,黃金白銀如糞泥。
水到渠成,風行草偃。
類之不齊,睹之難面。
誰信崖頹石裂時,黃金白銀如糞泥。
水到了自然會形成溝渠,風吹過草自然會倒伏。事物類別各不相同,想要看清全貌很難。誰能相信在懸崖崩塌、石頭裂開的時候,黃金白銀就如同糞土一樣不值錢。
水到渠成:水流到之處便有渠道,比喻有條件之后,事情自然會成功。
風行草偃:風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類之不齊:事物的類別不整齊,指事物各不相同。
睹之難面:很難看清它的全貌。
崖頹石裂:懸崖崩塌、石頭裂開,形容環境的巨大變化。
此詩為宋代僧人道川所作,宋代佛教禪宗盛行,僧人常通過偈語表達對佛法、人生的感悟。道川可能在日常修行中,感悟到自然規律的不可違背和世事無常,從而創作此詩以啟示世人。
這首詩主旨是傳達對自然規律和世事變化的認知,提醒人們不要過于執著于物質財富。其特點是用自然現象和對比手法闡述哲理,在禪宗偈語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能啟發人們對人生的思考。
坡翁仙去已多年,翰墨空遺后世傳。半幅溪藤雙鳳翥,渭川風景自依然。
肩輿裊裊渡浮梁,吏隱知君寄一倉。十里遙看飛皂蓋,小軒相對有壺漿。清霄往往投車轄,永日霏霏散篆香。留滯淮南久仍樂,莫年何意復為郎。萬斛塵飛日為霾,無心退食自成齋。梅生紅粟初迎臘,魚躍銀刀正出淮。臥病空看帆度磧,誦詩猶記雪填階。夾河南北俱形勝,且借高城作兩崖。
憶昔銅官踏鐵船,令公鶴骨自翩翩。當時曾許瓊華吏,今日真成陸地仙。四水浮村翻雪浪,雙鳧隨步駕云煙。煩君為掃磯頭石,遲我同看海變田。
晴帶溪光春自媚。繞翠縈青,來約東風醉。云補斷山疏復綴。雨回綠野清還麗。拄杖不妨舒客意。臨水人家,問有花開未。江左風流今有幾。逢春不要人憔悴。
音信闊弦朔,方悟千里遙。朝霜語白日,知我為歡消。
江岸遠環碧,鄉山無限青。三年此回首,一歲復重經。野草依人去,林花照水醒。含愁獨不見,日夕采芳馨。
柳色映離筵,春陰咽管弦。孤琴曾入蜀,雙旆早朝天。老有匡時策,貧無負郭田。隱之流澤遠,重見詠貪泉。
范金為鑊沸蘭津,分付楞嚴會上賓。妙觸宣明渠具眼,纖塵不受我通身。投諧冷暖渾忘水,迎合溫和似得春。爐鞴相催成底器,量吞云夢可斯人。
為愛山園好,林塘十畝寬。露深花臉濕,春淺柳眉攢。只擬希高隱,那能縛小官。壽山誰問訊,太白正虬蟠。
西郭群峰積雪寒,畫船湖上倚篷看。樓臺隱見青松色,蘆荻蕭條白雁灘。沉醉放歌新歲始,陽春和曲古來難。期君盡訪山中寺,細草微風石路乾。
花壓欄干春晝長,清歌一曲斷君腸。云飛雨散知何處,天上人間兩渺茫。已托焦桐傳密意,不將清瑟理霓裳。江南舊事休重省,桃葉桃根盡可傷。
物享用達幽秘,政戾自奸陰陽。我已泣刑白鹢,誰繼請烹洪羊。
坊畔倚櫳,盡凄聽、故京遺曲。殢海角行塵,拚老大還諱哭。扇香恨罥,散夢綺、湘天余綠。苦萬場喚遍,姓字傳芬相續。忍賺修梅,中年癡況,袖絆寒竹。憶庵語人回,閑訪舊窗片玉。驚心量海,淚珠幾斛。饒翠禽、偏占晚枝春獨。
拄笏朝朝見翠屏,瑤琴色映數峰青。陶公自有無弦者,寫出元音滿訟庭。
今年苦風雨,老屋半傾攲。投足猶無地,君來正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