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五十七首 其四十三
趁水泛船,隨泥作佛。
船行佛成,水泥不物。
有拄杖兮與拄杖,船中輕蕩槳。
無拄杖兮奪拄杖,佛面巧出相。
好手芭蕉眼不開,塞壑填溝何處來。
趁水泛船,隨泥作佛。
船行佛成,水泥不物。
有拄杖兮與拄杖,船中輕蕩槳。
無拄杖兮奪拄杖,佛面巧出相。
好手芭蕉眼不開,塞壑填溝何處來。
趁著水流劃船,隨著泥土造佛。船劃動了,佛也塑成了,水和泥并不被外物所拘。有拄杖的時候就給予拄杖,在船中輕松地劃動船槳;沒有拄杖的時候就奪取拄杖,在佛面上巧妙地塑造出面相。技藝高超的人如芭蕉一樣眼不睜開(不被表象迷惑),那填滿溝壑的力量不知從何而來。
趁水泛船:順著水流劃船,比喻順勢而為。
隨泥作佛:利用泥土塑造佛像。
不物:不被外物所拘束。
拄杖:在禪門中,拄杖有象征佛法、引導修行等意義。
好手:指技藝高超的人。
芭蕉眼不開:芭蕉心緊密,此處比喻不被外界表象迷惑。
此詩為宋代僧人頌古之作。宋代禪宗興盛,禪僧們常以偈語表達對佛法的理解和感悟。這首詩可能是作者在日常修行中,對修行方式和境界的思考總結,通過形象的比喻和事例來傳達禪意。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禪宗順應自然、不拘泥于形式的修行理念。其突出特點是以生動的生活事例闡釋禪理,語言通俗易懂。在文學史上,這類頌古詩豐富了禪宗文學的內容,對后世禪學思想的傳播有一定影響。
上士修真地,曾無俗混淆。
云根起壇級,江面出松梢。
軒靜簷垂斗,窗虛洞接茅。
何當脫塵滓,來結皎然交。
瑣瑣來學子,從我問古風。
謂言古之人,學不求世功。
以其明智余,施與天下同。
能知學為身,自不恤窮通。
童子顧我笑,是言得無蒙。
斯道使可遵,曾不聞父翁。
謂言童子歸,益自謀厥躬。
吾不能爾言,亦不必爾從。
勝地留連久,西湖得再游。
芰荷圍畫舫,楊柳護紅樓。
風月蘇堤夜,煙云葛嶺秋。
買鮮沽美酒,且莫計觥籌。
嘗聞螾出軒轅丘,其長百尋圍十牛。民驚臣愕爭論詶,帝亦謂應土德修。
賜螾傍海連十洲,俾朝食壤暮飲流。仍命九龍狎其游,視龍有角急起羞。
亟去訴帝龍有憂,帝憐不呵許為謀。召一龍食系其喉,揮萬力士乘其頭。
披肉斷角塞螾求,螾取而冠萬鬼窗。雷號電泣竟莫捄,黿擗鼉踴吊蛟虬。
奮穴出哭勞鱔?,八龍怒走乞天仇。天賜六丁皆劍矛,取螾拔角磔大幽。
下龍載帝問何由,臣攀墮髯不可留。竟去不知天所尤,龍冤雖復骨不收。
傳流下古說易浮,我聞其語疑有由。以龍易螾理若不,愛不知蔽似有繇。
人皆傷龍為嘆啾,我獨鄙其與禍投。嘗聞龍德神自周,出飛于天入海休。
棄此不處與螾儔,以養就人理固偷。果死以此嗟何仇,我來但愛遺角觩。
是非欲竟理莫搜,君學窮物功搳掊。其說獨挽萬蠒抽,當有實論破眾廋,勉矣投以釣海鉤。
日日野心新,籠欄外強馴。
祗消指馬相,便有逐原人。
昔起歌賓興,今無伏囿仁。
豺狼好牙爪,應笑角如麟。
醉眼不識天,疑是髙帳幙。
忿月喝不住,起欲取繩縛。
誰令吾不飲,飲劇始知樂。
若令東海解醉人,吾亦去取北斗酌。
十尋瘦干三冬綠,一畝濃陰六月清。
莫謂世材難見用,須知天意不徒生。
長蛟老蜃空中影,驟雨驚雷半夜聲。
卻笑五株喬岳下,肯將直節事秦嬴。
竹風何撩蕭,晝靜發寒籟。
修纖諤天官,揚揖縱玉佩。
豈無俗子遇,自會幽人愛。
心虛中養恬,節密外御介。
春萌喜含養,夏籜竟分解。
無花與物爭,有蔭亦人賴。
威威南山鳳,爾飛何時屆。
道遠寜不饑,寒枝久虛待。
豈非繒繳虞,安有羽翮態。
當奈葉間蟲,蠧爾所食壞。
劍氣寒髙倚暮空,男兒日月鏁心胸。
莫藏牙爪同癡虎,好召風雷起臥龍。
舊說王侯無世種,古嘗富貴及耕傭。
須將大道為奇遇,莫踏人間齷齪蹤。
巉巖惡面插蒼須,中道時時自笑呼。
但怪佯狂輕去俗,果聞髙論足開余。
惡看富貴庸男子,喜見徜徉隱丈夫。
我是自髙無許可,今朝為子一長吁。
縣僻少逢迎,閑軒得創營。
先秋嵐氣肅,涉夏竹風清。
待月詩中趣,分泉枕畔聲。
憑君植春柳,高節繼淵明。
擊劍髙歌四顧遐,男兒何事系如瓜。
蛟龍不是池中物,燕雀烏知隴上嗟。
命有儻來猶未耳,天徒生我使窮耶。
謝安未是才難者,底事蒼生卻盛夸。
自吾暨陽居,已見月四周。
流年不我謀,寒暑忽已遒。
老來何足嘆,茍死固可羞。
子今用力薄,暮齒將何收。
山巖巖兮谷幽幽,水無人兮自流。始與誰兮樂此,昔之游者兮今非是。
清吾樽兮潔吾斝,欲御以酒兮誰宜壽者。
山蘼春兮野鹿游,亭無人兮飛鳥下。喜公有遺兮樂相道語,從人以游兮告以其處。
髙公所望兮卑公所游,公為廬兮燕笑以休。摭山果以侑酒,登溪魚而供羞。仰春木以搴華,俯秋泉而潄流。
公朝來兮暮去,肩乘輿兮馬兩御。來與我民兮不間以處,誰不此留兮公則去遽。
花垂實兮樹生枝,我公之去兮今忽幾時。知來之不可望兮,悔去而莫追。
人皆可來兮公何不歸,青山宛宛兮誰為公思。
眼看飛雁手攜魚,似是當年綺季徒。
仰羨知幾避繒繳,俯嗟貪餌失江湖。
人間感緒聞詩語,塵外高蹤見畫圖。
三嘆繪毫精寫意,慕冥傷涸兩踟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