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秋懷詩二首 其二
天末虹蜺晚未收,
龍池新雨漲清流。
鷗緣適意頻依渚,
魚不貪香懶上鉤。
剩喜三邊無警報,
況當萬寶得成秋。
嘯歌高蹈羲皇上,
不復深貽海內憂。
天末虹蜺晚未收,
龍池新雨漲清流。
鷗緣適意頻依渚,
魚不貪香懶上鉤。
剩喜三邊無警報,
況當萬寶得成秋。
嘯歌高蹈羲皇上,
不復深貽海內憂。
天邊的彩虹直至傍晚仍未消散,龍池因新雨漲起清澈的水流。鷗鳥因心意適然頻繁棲息水洲,魚兒不貪餌料香氣懶得咬鉤。更欣喜邊疆無戰事警報傳來,何況此時五谷豐登正值金秋。放聲高歌如上古伏羲時的隱者,不再為國家百姓深深憂慮煩愁。
虹蜺(ní):即彩虹,蜺為副虹。
龍池:指宮苑中的池沼,或帝王所居之地的水池。
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三邊:指邊疆,古代常指幽、并、涼三州,代指邊境地區。
萬寶:指各種農作物。
羲皇上:指伏羲氏以前的上古時代,此處形容生活閑適自在。
貽(yí):遺留、帶來。
此詩為“奉和御制”之作,即臣子應和皇帝《秋懷詩》而作。創作于北宋承平時期,反映當時邊疆無患、秋收豐足的社會狀況,體現帝王治下的太平氣象。
詩以秋景起興,由自然之安轉向社會之治,通過邊疆無警、萬寶成秋等場景,展現盛世風貌,是應制詩中歌頌太平的典型作品,語言質樸,意境祥和。
伯鸞友孟,少君妃鮑,金石齊貞比壽。肅雍梱內不聞聲,獨自理、?絣井臼。
徵蘭屢兆,詒防多谷,天錫累累組綬。史家班管好標題,會待取、日華重晝。
一代詩人紹建安,
廿年牛耳執騷壇。
司盟星墜中郎老,
樹幟風高島佛寒。
彩律吟成堆錦繡,
奚囊貯滿嘔心肝。
缽聲響徹行云后,
追步青蓮博大觀。
年去實不去,
年來實不來。
山僧都不會,
露柱笑咍咍。
道義偶然合,綢繆遂至今。早知松柏性,不畏雪霜侵。闊別三年久,相思此日深。徽音如在望,跂睇緲云岑。
幾度扶筇出,尋君空復還。蕭齋腸若結,孤榻夢相關。梁苑何能到,青云不可攀。窗禽春喚侶,終日語綿蠻。
此景詩難畫亦難,江山處處有奇觀。空亭也作徐妃態,只許臨風半面看。
依舊潯陰月影清,清宵無復舊心情。人間只唱觀娛曲,誰解琵琶飲泣聽。
杰閣臨城迥,斜陽掛塔曛。
清波寒鷺影,白草亂羊群。
市火酒簾動,鄰船醉語聞。
此生初作客,天末認吳云。
南鄭歸來二十霜,
背人歲月去堂堂。
破裘不補知寒早,
倦枕無憀厭夜長。
年少若為評宿士,
狂生曾是說高皇。
慨然此夕江湖夢,
猶繞天山古戰場。
僥幸蘭盟不自持。小名生悔被伊知。羅巾教看定情詩。
一枕鴛魂嫌夢窄,雙頭蓮蕊怕風吹。夜來珍重臂寒時。
彤闈幾度上瑯函
金簡云書手肅緘
桂醑生香分月窟
萱齡應祝響嵩巖
天池荇吐魚欣聚
霞錦花明鳥欲銜
坤德同天光四表
笙鏞歲歲奏英咸
舊日埋輪使,中朝仰姓名。
忽聞遷客詔,獨問晉州程。
暮雨留看劍,長河對濯纓。
浮榮是何物,且慰病身輕。
圣明恩意厚,謫官亦王畿。
莫下楊岐淚,旋看賈傳歸。
城臨滹水靜,樹繞晉山微。
悵惜三春晚,風花幾片飛。
隔水山青欲染衣,一檐云影樹高低。白鷗似笑客塵土,飛過亭前卻下溪。
緣云覓路石鉤衣,山谷曾來尚有碑。黃帽打船催客去,一欄秋思是誰詩。
暗竇養泉容決決,
明園護桂放亭亭。
歷山居處當天半,
夏里松風盡足聽。
鐵撥鹍弦眉總纈。青史人豪,慷慨鳴奇節。啼鳺一聲芳草歇。仰天孤憤何由雪。
清淚樽前彈此闋。不待悲愁,春夜銷魂絕。世事到頭須了徹。瓊樓正掛高寒月。
白鶴峰前逢野老,手掛灼灼一花好。秾妝艷質自天然,云是虞姬原上草。
一枝一葉如披甲,兩葉一花相間插。隊間容隊伍容伍,絕似項王用兵法。
憶昔項王垓下時,楚漢雌雄尚未知。項王百戰誇百勝,淮陰之戰多用奇。
三十萬兵集陣厚,孔將軍左費軍右。漢王旗鼓在中權,絳侯柴軍俱在后。
紛紛殿后屬游兵,繞圍三匝楚歌聲。四隊騎兮亡兩騎,楚業冰消漢業成。
一泓恨血灑原隰,天亡之數何嗟及。只今煙雨裛花枝,猶似帳前人飲泣。
殿頭催引上清華,
獨奏春詞喝賜茶。
帶月歸來仙骨冷,
夢魂全不到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