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琴墅梅
茅屋藏花里,
梅開滿屋香。
七弦鳴綠綺,
千樹繞紅妝。
古調憑誰契,
冰姿為爾芳。
泠泠驚宿鳥,
月凍半林霜。
茅屋藏花里,
梅開滿屋香。
七弦鳴綠綺,
千樹繞紅妝。
古調憑誰契,
冰姿為爾芳。
泠泠驚宿鳥,
月凍半林霜。
茅草屋隱藏在花叢之中,梅花綻放,滿屋子都彌漫著香氣。七根琴弦彈奏出綠綺琴的清響,千萬株梅樹環繞,如同女子的紅妝。古老的琴調有誰能真正理解?梅花冰清玉潔的姿態因你而芬芳。清脆的琴聲驚動了棲息的鳥兒,月光清冷,仿佛凍結了半片樹林的寒霜。
綠綺:古琴名,傳為漢代司馬相如所有,后泛指名貴的琴。
契:理解,契合。
冰姿:指梅花冰清玉潔的姿態。
泠泠(líng líng):形容聲音清越、悠揚。
月凍:月光清冷如凍結,形容夜寒之景。
此詩當創作于詩人幽居期間。茅舍藏梅、撫琴賞梅的場景,反映了其遠離塵囂的生活狀態,或為借琴梅寄寓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全詩以‘琴’‘梅’為核心,通過環境、聲音、視覺的多維度描寫,展現幽美意境,既詠梅之清姿,又贊琴之古調,體現詩人對自然之趣與精神高潔的向往。
累累丹桂子,秋落古禪關。 乍到圓蟾窟,潛依靈鷲山。 始知塵外有,會向月中攀。 千載孤峰上,清陰與客閒。
孤峰聳高桂,千載同一日。 秋氣正飛霜,天風落丹實。 紛紛寶砌傍,顆顆露珠密。 始自月中來,又從驪頷出。 香浮古佛剎,光照高僧室。 吳越饒珍異,金玉非儔匹。 嘗詠賢人詩,未載史臣筆。 至矣天竺山,山靈誕奇物。
暮春元巳,春服初裁。童冠八九,于洛之隈。 河堤草變,鞏樹花開。逸人談發,仙御舟來。 間關黃鳥,瀺灂丹腮。樂飲命席,優哉悠哉。
暝上春山閣,梯云宿半空。軒窗閉潮海,枕席拂煙虹。 朱網防棲鴿,紗燈護夕蟲。一聞雞唱曉,已見日曈曈。
翅掩飛鶯舞,啼惱婕妤悲。料取金閨意,因君問所思。 流鶯拂繡羽,二月上林期。待雪銷金禁,銜花向玉墀。
湖北雨初晴,湖南山盡見。巖巖石帆影,如得海風便。 仙穴茅山峰,彩云時一見。邀君共探此,異箓殘幾卷。
鄉關眇天末,引領悵懷歸。羈旅久淫滯,物色屢芳菲。 稍覺出意盡,行看蓬鬢稀。如何千里外,佇立沾裳衣。
西湖湖上水初生,重疊青山接郡城。 記得扁舟載春酒,滿身花影聽啼鶯。
肅肅清廟,登顯至德。澤周八荒,兵定四極。 生物咸遂,群盜滅息。明圣欽承,子孫千億。
甚匆匆歲月,又人家、插柳記清明。正南北高峰,山傳笑響,水泛簫聲。吹散樓臺煙雨,鶯語碎春晴。何地無芳草,惟此青青。誰管孤山山下,任種梅竹冷,薦菊泉清。看人情如此,沈醉不須醒。問何時、樊川歸去,嘆故鄉、七十五長亭。君知否,洞云溪竹,笑我飄零。
名利場中空擾擾。十年南北東西道。依舊緣山塵撲帽。空懊惱。羨他陶令歸來早。 歸去來兮秋已杪。菊花又繞東籬好。有酒一尊開口笑。雖然老。玉山猶解花前倒。
差參宮樹殿東西,樹里青山落日低。 回首旌旗猶未定,晚來風起玉河堤。
先生是年乃能言,蓋聰明蘊蓄者久矣。就傅讀書,過目成誦,日數千言不肯休。授《大學章句》,至“右經一章”以下,問塾師:“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師應之曰:“此朱文公所說。”即問:“朱文公何時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時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曰:“幾二千年矣。”“然則朱文公何以知然?” 師無以應,曰:“此非常兒也。”
乍晴天宇瑩無塵,短策輕衫發興新。 過鳥一聲如勸客,青山萬疊總迎人。 回頭便與氛埃隔,入眼真於水石親。 盡意登臨休計日,此行端不負芳春。
中原天意定何發,豈謂人才不素儲。 前輩老成今殄瘁,丁年豪雋重蕭疏。 武侯歲晚出師表,賈誼平生流涕書。 社稷無疆恩澤厚,小臣何敢議盈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