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行中龍圖游后浦六首 其三
細柳高松綠映蒼
深沉臺榭晚生涼
沙邊宿鷺昏昏白
草際流螢點點光
投網舟移牽碧荇
采蓮人去濕紅裳
欲追逸調嗟何及
雨入杯盤歸興忙
細柳高松綠映蒼
深沉臺榭晚生涼
沙邊宿鷺昏昏白
草際流螢點點光
投網舟移牽碧荇
采蓮人去濕紅裳
欲追逸調嗟何及
雨入杯盤歸興忙
纖細的柳枝與高大的松樹,綠色相互映襯,蒼蒼翠翠;幽深的臺榭在暮色中泛起涼意。沙灘邊棲息的白鷺,在昏暗中泛著朦朧的白色;草叢間流動的螢火蟲,閃爍著點點微光。撒網的小船移動時,牽引著綠色的荇菜;采蓮的人離去后,留下被水沾濕的紅色衣裳。想要追尋那高雅的情趣,卻嘆息來不及;雨落杯中盤間,歸返的興致變得急切。
次韻:和詩時依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的先后順序。
龍圖:此處指龍圖閣職官,宋代榮譽職銜,代指行中龍圖其人。
宿鷺:棲息的白鷺。
碧荇(xìng):綠色的荇菜,水生植物。
逸調:高雅的情趣或曲調。
歸興:歸返的興致
此詩為詩人與友人“行中龍圖”同游后浦時的唱和之作,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無明確記載,當為詩人游歷或任職期間,于某夏日傍晚游覽后浦,因遇雨而即興所作。
全詩以細膩筆觸描繪后浦傍晚的清幽景色,通過自然與人文意象的交織,展現郊野暮色的生機與靜謐,同時流露出游興未盡的感慨。語言清新明快,色彩鮮明,是宋代寫景唱和詩的典型代表。
寥寥天氣已高秋,更倚凌虛百尺樓。 世上利名群蠛蠓,古來興廢幾浮漚。 退居陋巷顏回樂,不見長安李白愁。 兩事到頭須有得,我心處處自優游。
一桁珠簾小綺疏。斷腸人未睡、鳳衾孤。香箋錦字淚模糊。青奩掩、怕檢寄來書。
懊惱夜窗虛。沉檀然一瓣、博山爐。尖風料峭襲羅襦。銀燈灺、微雨雁飛初。
繞屋多叢樹,蛩聲入曉窗。 此時心似水,殘月照明缸。
重義輕生一劍知,白虹貫日報仇歸。 片心惆悵清平世,酒市無人問布衣。
眼穿林罅見郴州,井里交連側局楸。味道不來閑處坐, 勞生更欲幾時休。蘇仙宅古煙霞老,義帝墳荒草木愁。 千古是非無處問,夕陽西去水東流。
欲為皇王服遠戎,萬人金甲鼓鼙中。陣云暗塞三邊黑, 兵血愁天一片紅。半夜翻營旗攪月,深秋防戍劍磨風。 謗書未及明君爇,臥骨將軍已歿功。 苦戰沙間臥箭痕,戍樓閑上望星文。生希國澤分偏將, 死奪河源答圣君。鳶覷敗兵眠白草,馬驚邊鬼哭陰云。 功多地遠無人紀,漢閣笙歌日又曛。
隔江看樹色,沿月聽歌聲。 不是長干住,那從此路行。
縣官清且儉,深谷有人家。 一徑入寒竹,小橋穿野花。 碓喧春澗滿,梯倚綠桑斜。 自說年來稔,前村酒可賒。
冬冬天鼓秋湖里,雪山曜日青山紫。 金鎖蛇鱗百尺身,領得江中萬魚起。 女巫亂乳飲龍孫,兩蕊芙蓉瀉秋水。 神弦棖棖風雨黃,明珠一夜照龍堂。 三江水渾龍濯足,明朝化作林中緣。 金錢紙撒掀空舞,群巫啾啾答神語。 旋風下山百面鼓,神馬如人馱一虎。 豹作兒啼隨鬼母,纈裙嬌女出神帷。 拔得虎須留畫眉,妖歌自飲髑髏卮。 蠻夫拜神求虎血,洗箭入山求虎穴。 家家望見觚棱月,一路神燈亂如雪。
誰將長劍斬長蛟,斬斷長蛟劍復韜。 爪尾蜿蜒凝華岳,角牙獰惡結蒿高。 骨傷兩處嶄蒼壁,血出東流洶巨濤。 此物猶難保身首,為言讒口莫嗷嗷。
敦篤情懷世所稀,昔年今日事難追。 雪霜未始寒無甚,□桂可嘗色暫移。 洛邑士人雖我信,天津風月只君知。 夢魂不悟東都遠,依舊過從似舊時。
林下狂歌不貼腔,貼腔安得謂之狂。 小車行處鶯花鬧,大筆落時神鬼忙。 門掩紫荊阛阓,墻開甕牖薜蘿香。 一般天下難尋物,洛浦清風拂面涼。
清明沖節是身謀,御史郎官不肯留。 回首軒裳雙脫屣,放懷天地一輕漚。 卞云苕月柴門靜,菱雨蘋風野艇秋。 仰羨冥鴻空自愧,區區圖報示知休。
隨緣過,隨分樂。惡覓慳貪都是錯。貴非親。富非鄰。矜孤恤老,取舍合天真。當權勿倚欺凌弱。須防運去相逢著。減欺慢。減欺慢。不論高下,平等一般看。
嘆骷髏、臥斯荒野。伶仃白骨瀟灑。不知何處游蕩子,難辨女男真假。拋棄也。是前世無修,只放猿兒傻。今生墮下,被風吹雨*日*,更遭無緒牧童打。余終待搜問因由,還有悲傷,那得談話。口銜泥土沙滿眼,堪向此中凋謝。長曉夜。算論秋冬年代,春和夏。四時取寡。人家小大早悟,便休夸俏聘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