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芙蓉
秋風隔岸木蓮開,
掩映紅妝玉鏡臺。
夜靜月明環佩響,
翠云屏里水仙來。
秋風隔岸木蓮開,
掩映紅妝玉鏡臺。
夜靜月明環佩響,
翠云屏里水仙來。
秋風中,對岸的木蓮(芙蓉)悄然綻放,在花葉的掩映下,宛如美人在玉鏡臺前梳妝。夜闌人靜,明月當空,仿佛傳來環佩輕響,如青碧云屏中,凌波水仙姍姍而來。
木蓮:此處指木芙蓉,秋季開花,花色艷麗,又稱木蓮。
紅妝:原指女子的艷麗裝飾,詩中喻指木芙蓉花的嬌美容顏。
玉鏡臺:比喻平靜的水面如鏡,與芙蓉花相映成趣。
環佩:古代女子佩戴的玉飾,詩中形容花影搖曳時似有輕響,增添靈動之感。
翠云屏:指綠色如云朵般層疊的花葉,形成天然屏障。
水仙:借指木芙蓉,因其姿態清逸,似水中仙子凌波而來。
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為詩人秋季游覽時,見對岸木芙蓉盛開,于夜月之下觀其姿態,觸景生情而作。
全詩以秋夜木蓮為描寫對象,通過細膩的意象組合與擬人、比喻手法,生動刻畫了木芙蓉的嬌美與清逸,語言清麗,意境幽美,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景的敏銳觀察與審美情趣。
曾尋彌勒許同龕,分手人間便不堪。
一木自難支半壁,三徵終不受華簪。
云山已破家何在,心膽還馀面莫慚。
數畝荒塘天悔禍,尚期攜竹共雙柑。
殷勤問衣食,日遣幾封書。
霜見盈頭白,情如執手初。
獨行臨遠塞,相憶越穹廬。
心上吹能到,春風意有余。
三為一疏鳳鳴陽,去國投閒兩鬢霜。早有重名居豸府,晚因同姓誤君王。恰還使事逢新政,已峻卿班入太常。止尼不知何物祟,清時竟失魯靈光。
嶺海清聲玉雪如,門庭尤峻是閒居。吹噓昔日班揚賦,受用馀年老易書。亭列百間多筑圃,舟移數里自穿渠。春來紅紫應岑寂,花外無因見小車。
別無久近不相忘,見面雖疏意味長。向摧梁初馳唁疏,已埋玉后送銘章。我慚臨穴詩黃鳥,兒報移阡讖白羊。絮酒何時澆宿草,些成三賦淚沾裳。
日暮潯陽古渡頭,
蘆花瑟瑟似含秋。
懸知司馬江州淚,
不為琵琶也自流。
黃銅扣子列寧裝,叫賣新刊北大荒。
社會主義歌宛轉,人民日報誦鏗鏘。
盡教白字捎三二,不奈青眸倩一雙。
窗外寒風吹積雪,更無微冷進車廂。
多情底事戀鄉邦,玉笛吹來塞上腔。
壯志未能酬海島,狂名已愧滿湘江。
詩中偶語工無敵,竹里驕陽敗欲降。
妒煞鴛鴦池畔立,豆條垂處也成雙。
下窺湖水狹如盆,細雨燈窗笑頰存。
暝曳虛無孤島氣,坐祲明滅萬花痕。
歌呼自寄神州痛,酩酊方知惡客尊。
徑黑夜歸吠寒犬,掉頭有宅系云根。
不見吾甥久,相思欲斷腸。
龍龕曾聽雨,雁塔憶傳觴。
白水心常在,青氈業豈荒。
他年看宅相,不獨魏元陽。
于時窮達何須較,
在我行藏未易論。
子路不知方慍見,
更疑力學到師門。
葉底秋聲急雨催,
人言滿樹是愁媒。
九回百斷渠何與,
自是愁人做得來。
殄瘁連鄉黨,凋零及老成。
玉亡修水秀,星掩壽沙明。
不上論思直,空馀饋饟名。
蓋棺隆眷在,論撰見哀榮。
虛無曾指點,三老已蓬萊。
春意回函丈,天光落上臺。
大明萬怪伏,文秀一峰來。
無限風光好,南山進壽杯。
玉河一樣色青青,別淚長亭與短亭!
鸚鵡羈棲軒外架,鷺鶿饑餓水中汀!
昨宵惆悵高樓月,此世浮沈大海萍。
送汝前途何處所?徒聞桂樹故山馨!
江頭忽報理行舟,急策征驂向子留。
滿眼黃花近佳節,數聲白雁過高秋。
越王臺上可登眺,和靖祠前多倡酬。
且盡渭城一杯酒,錢塘南去揔離愁。
不是風兮不是幡,
活人只在笑談間。
面前坦坦平平路,
背后重重疊疊山。